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8章 你可以陪我上厕所吗?(1/2)
在小落生活的这座小城中,占主体经济的还是第一产业,也就是农业,虽然也有工厂,但规模终究是太小了,而且这些工厂都是发达城市淘汰下来的有污染的工厂,只需要当地的廉价劳动力,对当地的经济起不到特别重要的作用,最多能增加不错的税收吧。
所以,这座小县城的工作机会还是很少的,也正是如此,那些通过高考考出去的人才,也不会回到家乡,为它做贡献,毕竟连工作岗位都没有,回来能干嘛?
就这样循环下去,小城市出去的人才,都在为大城市服务,大城市更加发达,小城市缓慢发展。
所以,对于小落这样的"小城青年",如果不走学习这条路,大概率只能去大城市里当个服务员、外卖配送员,或者在老家开个小饭店、搞点养殖。
至于“十几岁出去闯荡出一片天”这种故事,只存在二十、三十年前的深圳,那时候,改革开放的初期,机遇大把。现在呢?各行各业都内卷得不行,各行都不好干。
想创业?
先得有创业资金吧?
就算有,每年创业失败,负债几十、几百万的人,不在少数。
除非你能成到一个领域的开拓者,你就是吃第一口蛋糕的人。
小落在高二期间,也是明白这个残酷的事实,所以他也只能跟随大众,把目标看向一年后的高考。
都说高考是公平的,但也是相对的。
河南考生的录取比例最低,本科率可能不超过40%,“北京、上海、天津”录取率最高,本科率高达80%。
你可能会替河南考生抱不平:“这公平吗?”
但是河南有多少考生?“北上、天津”又有多少考生?
这三个直辖市的考生,全部录取,也就十几万人。
河南呢?
就算录取一半,也得40万人吧(官方数据,参加普通高考的人数为80多万)
如果两者的比例相同,大学哪有那么名额给河南?
而且每个大学给河南省的名额,是除了本省之外的第一。
这已经是“不公平中的公平”了。
当然,河南考生凭什么说不公平?
全国统考,北京、上海、天津这些发达城市的学生,真的会怕河南考生?
不见得吧?
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教育水平显然是高于欠发达地区的。
就拿一个例子证明:“时至2023年,河南省的英语考生,好像英语听力还不计算在总分”。
这是为什么呢?
难道是河南考生英语水平普遍较高,拉不开差距,所以没有计算的意义?
当然不是,而是河南部分地区的小学,对英语听力教学并没有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配备完善的教育设施。
与这类似的还有东北地区。
而且河南使用的试卷,但是和东北地区、江西、安徽这些地区一样,而非与“江苏、山东、广东、福建、浙江”使用同一张卷子。
教育水平高低,一看便知。
言归正传,为什么会扯到高考呢?
因为正是小县城没有工作机会,所以要“走出去”。
怎么走出去?
当然是高考!
学校也深知小县城的学生,接受的教育资源是比不上大城市的,但最后参加的是同一张卷子,所以必须后天努力。
于是便参考“衡水模式”,制定紧凑的学习计划,不浪费一分一秒。
而且用考试检验学习效果——每周都进行周考。
虽然考试对大多数学生,都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但是习惯之后,小落也不觉得有什么。
毕竟只是周考,又不能决定什么命运。
而且说实话,考试日的空闲时间还是很多的,总比天天上课紧绷神经要轻松得多。
周六早上考语文、下午考数学,周日上午考英语,晚上成绩便出来了。
为什么批卷这么快?
毕竟现在的选择题都是电脑阅卷了,能不快吗?
有一次周考的晚上,同学们在自己的班级自习。
这个时间段,是没有老师值班的,纪律方面一般都是交由班长的。
所以学习靠自觉性,因此大家的学习状态也比较放松——有轻声说话的、时不时就有人上厕所,甚至有人站在走廊上呼吸室外的新鲜空气。
我们都知道,女生上厕所,一般都是两三人成一对的。
至于为什么?
可能是习惯吧。
小悦想上厕所了,于是她便对大花说了,想让大花陪她一起去,但大花说:“我下课的时候和小溪去过了,不想去。”
于是小悦便又想让小溪陪她去,但小溪也是以同样的回答拒绝了她。
就这样,身边两个同桌没有人愿意陪她去,于是她向后排到处张望,看看班级里还有哪个女生是合适人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十七岁,青春的起航》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