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8章 隐患(1/2)
“秦姑娘以为‘水度社’三字,是何意?”
“水为媒,度茶亦度人生,渡己亦渡人。”
严安羽无奈垂头苦笑:“我这茶社,水只度茶,人只度己,我去找沈姑娘拿东西了,辛苦姑娘要在茶社忙碌一阵了。”
严安羽前脚离了听涧楼,秦梨月后脚就喊轿子去了茶社,沈琼枝都没来得及跟二人道别。
巷子的另一头,许如是恨恨地望着严安羽离去的方向,嘴里喃喃。
“我就说你怎么突然变强硬了呢,原来是找好下家了。”
“沈姑娘,今早你刚走,店里就来了位公子,说是找你的,见你没在就留了个字条。”
沈琼枝打开字条——昨日之事,多有冒犯,深感内疚,无地自容,今特来此,冒昧奉烦,姑娘大度,惟望幸许。
沈琼枝看着这无头无尾的字条,既没有署名是谁,也未明确说清到底错在何处,说是道歉,也只拿了张店里皱巴巴的纸条,沈琼枝着实没有见过如此无品之人,秦姑娘到底爱着这男人的什么?
“这人还有说什么,或者问过什么?”
“都没有,那公子买了个团扇,然后托我找了笔,写好字条嘱咐我一定要交于姑娘。”
“那这纸是他自己的?”
“是的,姑娘。”
沈琼枝闻言笑出了声,三分觉得滑稽 ,七分觉得极品。
“属实人中‘龙凤’,之后若他还来,就给他卖咱们这最贵的物件,多抬些价。”
午时刚过,沈琼枝正在书房忙着做最后一片纳纱绣,香梅说严家派了人过来有事相商。
沈琼枝进了铺子,就看见早上在严家茶行遇到的长者。
“嬷嬷?”
吴嬷嬷正仔细瞧着墙上的挂屏,心想这沈琼枝到底有何魅力,能让严安羽不顾风险,从王奇才手下抢人过来。
“沈姑娘,少爷让我过来跟你说说绣坊的事。”
沈琼枝有些疑惑,严家现在应该只剩严安鹤一人,但早上去茶庄的时候,下人们都很敬重这位长者。
“嬷嬷,去正厅吧,这里没有火盆。”
沈琼枝行完礼便带着吴嬷嬷穿过书房后门,进了正厅。
“姑娘的刺绣技法丽质且精巧,小小一幅绣图,也能感受其中的意境,属实不易。”
“多谢嬷嬷夸奖,母亲擅刺绣,我六岁时便跟着她学绣,可能是绣的时日长了,技术也就慢慢好了。”
“听少爷说,姑娘更精于书画,我看那店里,为何反倒是绣品更多呢?”
“南京的名士多到数不过来,现在都是些熟客来求诗文,可能人们觉得,女子更擅长刺绣吧?”
“若胸中无物,再好的丝绸都承不起绣线,男人嘛,不懂。”
香梅将泡好的茶端了进来,吴嬷嬷看到她,脸上的笑容一下绽开。
“少爷把这个小机灵派给你了,姑娘以后可有得闹了。”
香梅脸一下红了,放下茶就溜走了。
“我来主要是为了请姑娘有空的时候去趟绣坊,之前姑娘交于少爷的绣品,已经出来了几个,但我总觉得有些地方不对,还得请姑娘指导指导。”
“嬷嬷不必客气,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本就是我的活,之前是想着将手中最后两幅纳纱绣片做好就去的,后日就能完成,不知后日去绣坊方便吗?”
“当然方便。”
“嬷嬷,纳纱绣的制作时长过于久,就算绣娘多,产出也极少,绣坊还准备做些什么花样?”
“除了你的纳纱绣、空谷幽兰和竹之赋,我这边还准备做些四季花卉纹饰或花果木纹的绣品。”
沈琼枝犹豫了下:“四季花卉纹饰已过于普遍,花果木纹饰的结合也实在是老套,况且染料配方至今也才只有十几种,无法染出鲜艳的浅色,这些绣品哪怕绣得再精致,人们的兴趣也可能不大。”
沈琼枝还想接着说,看了眼吴嬷嬷的脸色,停了停。
“姑娘请讲。”
“以前人们喜欢四季换不同的景,那咱们可以一个景变四季,比如这金陵之水—秦淮,新秋的烟云迷蒙,夏月的灯船箫鼓,深冬的萧瑟寂静,初春的绿芽飞絮,可以让人们真真实实看到时光它是在走的;还有咱们可以专门给一个景做不同角度的绣品,将它把咱们眼中的模样完全绣出来。”
吴嬷嬷看沈琼枝说话时眼底的光,终于明白严安羽为何如此器重她了。
“嬷嬷,既然绣坊缝纫线的原线都是裁缝店供应的,咱们染色时,是不是可以尝试一下,调出些新色呢?”
“少爷已经试了个把月,无法,原线本就是黄丝,上色若浅就不正。”
“若想法将线炼白呢?我记着儿时母亲带我去绣坊,看到他们曾拿过白线染色,可是我不知那线是哪来的,要是能直接在白线上染色,不就可以显出浅色了吗?”
吴嬷嬷轻轻皱了下眉,思索一会:“好,但这得试。”
“嬷嬷,日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儒林于她之南京三万里》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