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顶一万句(典藏版)
首页 > 现代言情 > 一句顶一万句(典藏版) > 第10章 出延津记(8)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0章 出延津记(8)(1/3)

目录
好书推荐:

第10章 出延津记(8)

“咋,叫我去杀人呀?”

老裴笑了:“不是让你去杀人,是杀猪。”

杨百顺愣在那里:

“没敢杀过。”

老裴又走回来,放下剃头挑子:

“你要敢杀活物,就好办了。”

杨百顺:“咋?”

老裴:

“曾家庄杀猪的老曾,和我是好朋友。上次他跟我说,老了,想收个徒弟,一时没找到合适的人。”

又说:

“他老婆死了,家里他一个人说了算。”

停停又说:

“虽然他每天动刀动枪,但脾气不算孬。”

杨百顺虽然没有杀过猪,也是走投无路,且听说老曾脾气好,比跟着熬盐熬碱的老尹强,马上高兴地说:

“叔,我不挑活儿。”

老裴也高兴了:

“那就好办了,咱爷俩现在就去曾家庄。”

杨百顺重新替老裴担起剃头挑子,两人一块儿向曾家庄走去。

从第二天起,杨百顺就跟着曾家庄杀猪匠老曾学杀猪。一边学杀猪,一边还惦着哪天再改换门庭,重新跟老裴学剃头。老曾是个生人,老裴毕竟跟自己有患难之交。后来也跟老裴见过几面,但老裴再无跟他提过此事。半年之后,杨百顺跟师傅老曾熟了,一次说起心腹话,杨百顺把这话也说了。他认为老曾会生气,没想到老曾没有生气,笑了:

“你还是年轻啊,恰恰是有患难之交,他不会收你做徒弟。”

杨百顺:“咋?”

老曾:“患难之交可以做朋友,咋能做师徒呢?”

杨百顺恍然大悟。这时怀疑在张班枣遇到老裴,老裴从他老婆娘家侄子说起,说到不好收他做徒弟的话,也是假的。一下对老裴的看法也发生了改变。

杨百顺的弟弟杨百利,在“延津新学”仅仅上了半年,就退了学。杨百利退学不是因为杨百利出了差错,像在老汪的私塾学《论语》一样,读书不专心,调皮捣蛋,被人开除了;读书他肯定不专心,但小韩的新学并不开除读书不专心的人,课堂上不专心没啥,只要小韩来讲话你专心就成了;退学是因为县长小韩出了问题。小韩出问题并不在“延津新学”上,而是因为这年秋天,河南的省长老费到黄河以北巡视,转到了延津县,小韩陪了他一天,小嘴不停,把老费惹恼了。老费是福建人,他爹打小是个哑巴;由于他爹是哑巴,老费小时候,家里话就少,养成习惯,老费长大话也不多。老费认为,世上有用的话,一天不超过十句。但到了延津,一天下来,老费没说什么,小韩说了三千多句;由于小韩多话,老费又知道他下车伊始,在延津办了个“延津新学”,新学开办半年,小韩到新学演讲六十二场,平均三天一场。小韩沾沾自喜,把这些都当政绩向老费作了汇报。因延津归新乡专署管,陪同老费巡视的还有新乡的专员老耿。老费在延津没说什么,第二天回到新乡,老耿陪他吃中饭,边吃,边说这次的巡视。当时新乡下辖八县,老费转了五县;说到其他四县,老费没说什么,说到延津,老费皱了皱眉:

“那个县长小韩,是谁弄来的?”

这个县长小韩,就是新乡专署专员老耿弄来的;小韩他爹,是老耿在日本名古屋商政专科学校留学时的同班同学。但老耿已看出老费不喜小韩,便说:

“正常遴选上来的,正常遴选上来的。”

老费:

“老耿呀,我也不懂,他小嘴不停,是做县长的材料吗?治大国如烹小鲜,五十年固守一句话就不错了;他半年讲了六十二场话,他都说些啥?”

老耿吓出一头汗,忙说:

“他没说啥,他没说啥。”

老费:

“料他也说不了啥。一个学生娃,能说啥?他说啥没啥,只是这爱说,就让人厌倦。”

又说:

“他爱说没啥,又误人子弟,教娃们去说,事就大了。是要把全县的人都变成小嘴不停吗?族人皆小嘴不停,述而不作,接着就天下大乱了。”

老耿忙说:

“我回头说他,我回头说他。”

老费正色: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他都快三十的人了,不是个娃,能说回来吗?我看是说不回来,也许你老耿本事大,能把他说回来。”

老耿擦着头上的汗:

“我也说不回来,我也说不回来。”

老费回郑州第二天,老耿就把小韩给撤了。其实老耿对省长老费对说话的看法,并不苟同;况且,人说话多少,和能否当县长是两回事。何况诲人不倦,有教无类,也是圣人的意思。小韩虽爱乱说,但没乱动,顶多像他的前任老胡爱做木匠活一样,是种个人癖性;恰恰是述而不作,坏不了什么大事。但他看省长老费认了真,怕由小韩牵涉到自己,还是毅然决然,撤了小韩。小韩来延津时一番壮志,没想到歪嘴骡子卖了个驴价钱,吃了嘴上的亏,大半年工夫就得草草收兵。闻到消息,他急如星火赶到新乡,找到老耿,还有些倔强和不服:

“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一句顶一万句(典藏版)》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