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分卷阅读171(1/2)
个屋子,都是自家人,有住的地方,没有必要非得挤着。
生炉子用煤,烧炕用木柴。
这两样花家都备的足足的,大棚取暖用的是煤,木柴一开始是从张光辉那买的,后来周边的村民就主动过来问,搬到新家之后花圆圆直接在门口贴了一张收木柴的红纸。
花家外墙边一溜的柴火垛,很是壮观。
小麦秸秆和苞米杆,都拉回家当柴火。
割了麦子留在地里的秸秆茬子,花圆圆让直接烧了,利与弊专家给了各种不同的说法。
她就图一个省事,反正她都要用空间土给土地改善一下的。
刘庄子的试验大棚很快就建好了,花有才和儿子过去指导的,还被留下吃了一顿大餐,回来跟闺女吹嘘刘庄子人多么热情……
还跟闺女吐槽,刘能那人是个小能人,王村长要是有人家那魄力,十里村可就不是现在这样了。
老爹的话花圆圆是认同的,这个时期是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的黄金时代。
村干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王村长跟雷厉风行的刘村长比是差了点,可作为村长本身,还是不错的。
村里人想干啥,都去找王村长出面。
王村长来花家这么多次,没有一次是为自己办事的,都是为大家伙办事的。
王村长身上的这种品质,花圆圆很是佩服,她自认自己是办不到的。
村干部的工作真不好干,没点威望不服众,这工作根本就无法开展。
这段时间还有一件事,零工们主动找到花有才说大棚里的活可以不用给工钱。
他们的想法也很简单,他们也跟着学了技术。
这事肯定不能这么干,这是两码事,工钱还是要给的。
十二月,花家最早一批生长期短的菜成熟的时候,来花家学习技术的村子已经达到了八个。
刘庄子带头,周围观望的村子有想法的,跟风的,甭管种不种,先学了再说的,或是直接找上门,或是通过王村长和刘村长的,花家都是一视同仁。
从花圆圆提出要生孩子,这两个月来,郝栎就回家了三次。
经常出任务,除了上面下发的,再就是他们自己主动要求的。
梁辉先取得了郝栎的同意,然后打报告上去,把之前他带队的任务的资料调出来。
他和队员们回忆当时的情况,结合资料,有可行性的重新制定计划,哪儿跌倒的哪儿爬起来。
下发的任务跟这种主动的任务比起来,还是后面的练兵效果更佳。
第120章 销售计划
第120章 销售计划
十二月一号星期六,花圆圆今早上又测了一次,还是跟昨天一样,一深一浅……
这是啥意思,怀了还是没怀?
也不知道郝栎今儿回不回来……
每个周六的晚饭都是按他回来准备的,格外丰盛。
这几天花圆圆忙的都是脑力活,眼看着第一批菜马上就能卖了,卖多少钱得她来拿主意。
她的蔬菜大棚尤其是这些生长周期短的蔬菜,多亏了郝栎的那帮兄弟们,没有他们带来的四海八方的种子,花圆圆都没有借口把空间的种子拿出来。
蔬菜到底如何定价,她在算成本,脑子都大了。
必须要全面核算成本,从建大棚开始,材料、人工、煤炭……
李毅他们和刘金给她带回了市里的最新菜价,这个用来参考,不过参考的意义不大,白菜是论分的。
相同的蔬菜才有参考意义,花圆圆搜索脑子里的记忆,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八五年冬天的黄瓜卖到了十块钱,好像是有这么个事的。
这走的是奢侈品路线,普通老百姓是吃不起的。
专供有钱人的吧?
物以稀为贵。
……
花圆圆纠结了好几天,最后定了两个方案。
一个面向一般的普通家庭,一个面向富人。
富人的这个群体,针对京城的富人区,从七十年代末到现在经过几年时间的发展,有一批先富起来的人。
还有一类人是就职于外企的,他们拿的是美金,跟普通工人几十块的工资的数倍。
这个花圆圆上辈子是有所了解的。
她买第一个房子的原主人,跟她提过的第一批商品房,那个小区里住的算是这个时候的有钱人了。
李毅他们天天在京城走街串巷,对哪个地方大概是个什么情况已经非常了解。
菜的品质当然是不同的,精挑细选的个顶个的最好品质的,当然就贵。
一部分走高端路线,一部分走平民路线。
这样花圆圆多赚点,也满足了不同消费人群的需求。
花圆圆一个身份是老农民,还有一个身份是生意人,生意人想着多赚点钱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吧?
主要方向还是面向普通家庭,富人区看情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八零军婚嫁首长,不孕军嫂怀上了》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