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分卷阅读322(1/2)
哪儿,都在娘家住。
郝栎的这些个老兄弟非要来家里干活,说媳妇还都干着,在家里待着没意思。
员工福利必须得有,都从家属楼搬到了花家给员工准备的三间房的小院子。
这小房子就跟住楼房没有区别,已经全部重新休整过的,厨房和卫生间都在室内。
院子里种点花花草草,邻居都是老熟人,休息的时候凑在一起打打扑克,这日子美着呢。
花家建房给员工们解决住房问题,一直是以花家为中心往外扩建的。
这房子严格意义上说,不是花家的,产权在村里,他们只是住。
所以花圆圆还想着,在市里某个小区或者别墅区也行,整个养老的地方。
所有人都反对,老爹觉得没必要花这冤枉钱,孩子们也觉得多余,就认准了村里。
就这老房子,里外都修了好几次,就跟新的一样,住着也舒服自在,就认准了。
家庭会议上,花圆圆的提议被全票否决。
不对,不是全票,郝栎一个人的支持没有用。
花有才终于扬眉吐气了一回,冬瓜和西瓜不站在闺女那边,站在自己这边,孩子们是真贴心。
花方方这次不支持老姐,主要是十里村这块太有安全感了。
李哥、刘哥他们大家伙都住在这一片,多好啊。
老姐要是重新选地,他们不去,就自己一家孤零零的多可怜呀。
住市里那是没办法,孩子们上学,以后孩子们工作了还是想回村。
大家伙都说,十里村是风水宝地。
这些年环境保护这个概念也提出来了,十里村这没有工厂,这整个大片都没有,全部是搞农业的,还是有机农业。
行吧,那就跟村里再谈谈,签个补充协议什么的,求个安心。
第224章 谈妥
第224章 谈妥
村里对花家一向是有求必应,这都多少年了,人家也从来没提过过分的要求。
花家的要求也不过分,如果有大的国家政策,比如全村迁移或者拆迁这种的,花家肯定二话不说,该怎么办就怎么办,绝对不找村里的麻烦。
在未来的时间里,希望尽可能保持原样。
村里求之不得,冬瓜和西瓜读高中,花家全家搬到市里常住,当时村里人就吓的不轻。
没想到,家属院和村里孩子出去念书都是住校。
谁也没想到花家这么惯孩子,全家说搬就搬了。
花家的产业在这,是跑不了,但花家人一搬走,村里人可不习惯了,就怕一去不回。
后来见两位老爷子几乎天天回来,这才安心。
不光十里村,周围这一片,孩子们的规划基本都分了两拨。
一拨是会念书的,就考大学在外面工作,如果正好和花家厂子医院对口就更好了。
一拨是不会念书,这还得分两类,一类是完全不行没打算干别的,就在家学种地种菜。
另一类是不太会念书,也能念个高中,以能进花家厂子为目标。
但从挣钱上说,种地的还挣得多。
周边的村里除了花家包地种粮食,其他的大面积已经发展成全部的蔬菜基地。
周边所有村民都是从花家买粮,种菜的农户都有钱,还是真有钱。
这片的风气也好,大家伙也团结,那些想打坏主意的不好干,一家受害,所有人学习受骗经验。
最后都归为一个老理,别想着占便宜,没好,占小便宜吃大亏。
也有小年轻的,赶时髦投资这个投资那个的,赔本的多挣钱的少。
花家投资房产的事情,忘了是哪一年传出来的。
弄得大家伙就跟疯了一样,涌进市里去买房。
为了这事,花家又招呼大伙开了个小会。
讲了几个注意事项,不能借钱买房,房子地点注意什么,贷款注意什么……
大意就是投资要谨慎,要量身而为,贷款利息高这笔账一定要算清楚等等,还举了好几个搞投资把家底都弄没了的例子。
成熟的以花家为中心建立的蔬菜基地,人们最开始担心的销售问题从来没有出现过。
全国各地的蔬菜基地有很多,这边牢牢占据着一席之地,地位不可撼动。
以京城为中心,主要是往北走。
菜味这个词,吃到嘴里最直观的感受。
只要是吃过他们的菜又买过别家的,对比就很明显。
就简单俩字有菜味。
而且他们的价格,一直跟着市场走,从来没特意要高过,慕名而来的菜贩子络绎不绝。
再加上以刘金为首的本地菜贩子,北方这么大的市场,他们的销售不用担心。
花家在市里、县城的包子铺菜店,为啥买卖那么好啊。
做的都是熟客,全是自家产的,面粉肉菜,豆油花生油的大豆花生都是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八零军婚嫁首长,不孕军嫂怀上了》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