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62章(1/2)
确定了投稿的方向,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多了。
甚至都不需要再麻烦“上面”,林婧和叶瑾瑜她们两个人自己就可以搞定。
叶瑾瑜联系了一位理工科的教授朋友,要来了所有和“材料科学”相关的并接受中文投稿的期刊目录。
接着两人按照影响因子排名,把前十挑了出来,其中就有林远所说的《材料学》。
剩下的事情就好办多了。
找到期刊对应的邮箱地址,把论文按照规定的格式发过去。
哪怕格式不对也没关系。
牛逼的人哪怕放个屁别人闻起来都是香的。
格式错了?
不,是这个世界错了……
……
虽然工作并不复杂,但十几篇论文的投稿工作,还是花了两人大半天的时间,连午饭都是在办公室里解决的。
最后,全部通过邮箱发出去。
林婧又以林远的名义,给各家期刊的编审组打了个电话,说了一声。
若是走正常的审稿程序,指不定要等到猴年马月去呢。
这也不算是走后门,一般学术大拿投稿,本来就有特殊的渠道,不需要跟普通稿件一样走初审、二审、三审的过程。
人家一个电话、一个邮件,终审组就直接上马了。
林远是因为和学术界接触的太少,没有路子,所以才走的正常的投稿程序。
当然了,其实他也可以不走这个程序,直接“降维打击”的……
主要是想给林婧和叶瑾瑜找点事干。
不出所料,电话打得很有用。
接到电话后,几家中文学术期刊一听是林远投稿,一个个都有些激动!
……
《科学通报》,国内自然学科领域最顶尖的学术期刊之一,有九州科学院主管,科学院和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办。
学科内wajci(世界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指数)排名……148本中的第31位!
前面三十本,都是西方的……
接到林婧的来电后,《科学通报》的初审编辑高志伟立即打开邮箱,从一堆未读邮件中找出了署名为“林远”的那一封!
除了是《科学通报》的初审编辑以外,实际上,高志伟还是一位林远的粉丝。
当然,不是娱乐圈的那种“粉丝”。
学术期刊的编审和普通杂志的编审不同,前者往往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科学素养,否则也看不懂别人的投稿是好是坏啊?
而高志伟,本身就是一位硕士,从一堆邮件中找出有价值的部分,提交给二审是他工作的一部分。
对于近些日子,突然冒出头来的、表面学历同他一样的林远,他自然有所关注。
看到林远做出的那一件件事,他将其视作偶像,实在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如今,据说很多考研、考博人的床头上,都贴上了林远的头像,没事就拜一拜……
得知林远投稿给了他们《科学通报》的时候,高志伟的第一反应是不相信,这种级别的大神怎么可能给他们投稿。
一直到打开邮件,看到里面的内容之前,他都抱有怀疑的想法。
“超导体……”
然后,当看到论文的题目时,他突然觉得:稳了!
现阶段实现超导体好像是不太现实。
但如果是林远的话……这种级别的成果好像才配得上他!
快速浏览完如同天书一般的论文。
高志伟立即将邮件转发给了材料科学编委组的组长,水木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九州科学院院士,魏学思!
完事,他还专门给魏学思院士打了个电话。
魏学思似乎正在上课,打第一遍的时候,并没有接听。
高志伟只好转为发了个短信。
短信发出去不到一分钟,魏学思便把电话打了回来……
……
《九州科学院院刊》,由科学院主管主办,是一家以战略和决策研究为主的智库类中文学术期刊,学科内wajci排名第35位。
和《科学报道》一样,两者都属于“中核”体系。
和高志伟一样的事情也发生在了“科学院院刊”的初审编辑宋婷婷身上。
跳过初审、二审、三审,直接进入终审环节!
类似这样的事情还在很多地方发生着,《材料学》、《九州科学》、《物理学报》……
一时间,整个国内学术界、材料学界都震动了!
学术界说小不小,说大也不大,最顶尖的那批学者加起来可能也就大几千、上万人。
这些人再分类到不同的行业和领域,也就剩个几百人。
几百人的圈子能有多大?
上午发生的事情,下午整个圈子就能传遍。
再加上期刊编审委的构成也比较复杂,有的人,甚至同时兼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开局直播激光武器打卫星》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