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仙侠 > 乾坤独步 > 第262章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62章(1/1)

目录
好书推荐:

“人要求学习的,就是人性的善。”这是错误的!这是因为不懂人性,不了解本性与后天人为之间的区别。本性,是天生的,是学习不来的,也不是后天人为的。礼义,是圣人制定的,通过学习人们就能得到,经过努力就能做到。不可能通过学习,也不可能是人为,而是先天自然生成的,这就是本性。可以通过学习获得,可以经过后天人为努力实现的,就是人为。这就是本性与人为的差别。

有学生问道:“那么什么才是权衡事物的标准呢?”

老师答道:“就是道。所以心里不可以不了解道。如果心里不了解道,就会否定道而认可违背道的东西。”

老师继续说道:“心里了解了道,然后才会赞成道。赞成道,然后才能遵奉道来制止违背道的东西。”

“那么老师,人靠什么来了解道呢?”

“靠心。”

“心又靠什么来了解道呢?”

“靠虚心、专心和静心。心从来没有不储藏信息的时候,但却有所谓虚;心从来没有不彼此兼顾的时候,但却有所谓专;心从来没有不活动的时候,但却有所谓静。

人生下来就有智能,有了智能就有记忆;记忆也就是储藏信息;所谓虚,不让已经储藏在心中的见识,去妨害将要接受的知识,就叫做虚心。

心生来就有智能,有了智能就能区别不同的事物;区别不同的事物,也就是同时了解了它们;同时了解它们,也就是彼此兼顾;

所谓专,不让那一种事物,来妨害对这一种事物的认识,就叫做专心。

心,睡着了就会做梦,懈怠的时候就会擅自驰骋想象,使用它的时候就会思考谋划,所以心从来没有不活动的时候;

所谓静,不让梦幻和烦杂的胡思乱想扰乱了智慧就叫做静心。对于还没有掌握道而追求道的人,要告诉他们虚心、专心和静心的道理,以作为他们的行动准则。

想要求得道的人,达到了虚心的地步就能够得到道;想要奉行道的人,达到了专心的地步,就能够穷尽道的全部;想要探索道的人,达到了静心的地步,就能够明察道。

了解道十分明察,知道了道能实行,这就是实践道的人。达到了虚心、专心与静心的境界,这叫做最大的清彻澄明。

他对万事万物,没有什么露出了形迹而看不见的,没有什么看见了而不能评判的,没有什么评判了而不到位的。

他坐在屋里而能看见整个天下,处在现代而能评判远古,通观万物而能看清它们的真相,检验考核社会的治乱而能通晓它的法度,治理天地而能控制利用万物,掌握了全局性的大道理而整个宇宙就都了如指掌了。

宽阔广大啊,谁能知道他智慧的尽头?浩瀚广大啊,谁能知道他德行的深厚?千变万化、纷繁复杂,谁能知道他思想的轮廓?光辉与太阳月亮相当,博大充塞了八方极远的地方,这样的人就叫做得道的人。这种人哪里还会有被蒙蔽的呢?”

“那老师,你说了这么多关于心的论题,可是我还是不懂什么是心,您所说的心是指的心脏吗?”

老师在台上摇了摇头道:“此心非彼心,这个心既非心脏也非大脑,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心是身体的主宰,是精神的主管;它发号施令而不从什么地方接受命令;它自己限制自己,自己驱使自己;它自己决定抛弃什么,自己决定接受什么;它自己行动,自己停止。所以,嘴巴可以强迫它沉默或说话,身体可以强迫它弯屈或伸直,心不可以强迫它改变意志,它认为什么对就接受,认为什么错就拒绝。所以说:心采纳外界事物的时候,它的选择是不受什么限制的,而一定根据自己的见解;它认识的事物虽然繁杂而广泛,但它的精诚到来时是不会三心二意的。《诗》云:“采采卷耳,不盈倾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斜口筐是容易装满的,卷耳是容易采到的,但是不可以三心二意地呆在大路上。所以说:思想分散就不会有知识,思想偏斜就不会精当,思想不专一就会疑惑。如果拿专心一致的态度来辅助考察,那么万事万物就可以全部被了解了。亲自透彻地了解万事万物的所以然,那就完美了。认识事物的准则不可能有对立的两种,所以明智的人选择一种而专心于它。”

不想错过《乾坤独步》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书页 目录
阅读推荐: 宿命之环 帝国之刃 今天开始当城主 诸天窃贼 长生修仙:我能用族人的气血加点 大奥术师她今天赚钱了吗 这本小说很健康 我在星际炼丹封神 人道大圣 斗破:家祖玄帝萧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