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分卷阅读122(1/1)
便和江东玉行切磋切磋。
再看随行的马家众人,口径出奇地一致,没哪个有二话。
实在不知该如何是好,范理就问到宋清头上来,企图得到一个有话语权的盟友,俩人一起解决马家的事情。但他万万没想到,这一问还正好给马家送去了强有力的盟友!
宋清只听了马家带上船的是一批原石就表示出很感兴趣的样子,范理后面的话都一笑置之,甚至拉上他去找马老板娘,当着他的面和老板娘讨论了一下午赌石的事情。
听了两人的对话,范理本就发疼的脑仁恨不得爆炸开来。这赌石听起来和赌/博没甚区别,但凡做生意的,没有那个敢沾染这东西,要是家中子弟碰上了,不被打死也要脱一层皮。
“小宋老板你说句话,我这心里没底得很。”见宋清埋头写书信,范理便放下手中的毛笔,提高音量又问了一遍。
宋清笔下一点停顿都没有,头也不抬地说:“不靠谱。”
“当真?那你为何不和我一同劝住马老板娘?”还给她瞎出主意?
后半句没说,虽然事实就是这样,但小宋老板不是这样的人。
糊弄不过去,宋清只好搁下笔,正经回道:“赌/博我不清楚,但里面的腌臜手段也听过不少。赌石不一样,一部分取决于相玉术,一部分也取决于运气,基本没有做手脚的余地。”
以现在的科技发展水平,赌石一旦做了手脚,懂行的人一眼就能看得出来。
见范理还是一副忧心忡忡的模样,宋清无奈笑道:“总之你就等着看吧,马老板娘是个中行家,这事儿做不成功的后果她肯定考虑到了,亏也亏不到哪里去。”
撂下这么一句话,宋清又埋头写信去了,不再管范理是不是还在唉声叹气。
很快,商船靠岸了。整整五艘,每一艘载重都可以达到十五吨,全部停靠在码头很是壮观。
看见一次性来了这么多货船,等在岸上就着凉水吃粗面馒头的脚夫纷纷停了动作,站起身来往船上看,看清了上面满满当当的货物,当即兴奋地和关系好的脚夫交谈起来。
往常也有货船,但从没有一次来这么多的,有些和码头鱼把头关系不算好的脚夫便接不到活儿,只能干看着人家挣钱。
像这样这么多货船的,货物指定不少,就是码头所有的脚夫都动作起来,说不定一下午都卸不完货,那就人人都有活干有钱拿了。
这时候鱼把头也不会难为脚夫,否则货商看你手下人少、卸货慢,指定找别人去了,一个码头又不是只有一个鱼把头。
高兴是高兴,一干脚夫们也没有立即涌上去。
货商刚到,还要下船现找落脚的地方,一般都是找好地方才卸货,这样也省了运第二次的功夫。
果然,没一会儿功夫,船上陆陆续续下来百十来号人,看样子上面留守的人也不少。
“可算是到地方了!”
“这脚忽然踩在实处,我还不习惯了!”
众人一下船,都肉眼可见地精神起来,连素来不对付的黄老板和徐老板,也对彼此和颜悦色了两分,互相递了话头。
最高兴的还是一路晕船、在仓房里躺过来的那些人。
商队方从巫州上船,出发没多久就有人头晕、恶心甚至呕吐。按照船员说的方法做了,有些人过几天就缓过来了,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一点好转,就靠在路过的州城下船的那一晚续命。
如今终于可以在江州停驻,纷纷不约而同活过来,惨白的脸色也有些许回复,仿佛下一秒就可以不靠身边人搀扶、健步如飞了一样。
各位老板带着自家人分开来,在码头附近的酒楼客栈歇歇脚,也顺便吃点东西,还不忘让店小二催厨房做了饭菜送去给船上留守的人。
宋清和范理吃饭时向店小二打听了附近向外租赁的大院,吃完饭便一同去相看。最后相中几家都还不错,便回到码头将情况告诉同行的老板们,这才选定了落脚的院子。
落脚地一选好,各家管事便寻到了码头鱼把头,让带人卸货了。
一路护送商队过来的护城兵,有精神头好的也跟着卸货。虽然这一趟衙门给的不少,但闲着也是闲着,不若挣点额外的花费。
听说江南可是好地方,手上有点闲钱了,还能给家里人带些稀罕物回去。
次日一早,范理和宋清向江州知州下了拜帖,在等回帖的时候就各自出门打探江州情况去了。有缓过来的几户富商也闲不住,各自去城内游逛。
拜帖是借着户部尚书的关系下的。
当朝户部尚书何安祖籍江南,与江州知州是没什么关系,与江南巡抚关系可就近了去了。
江南巡抚的老师与户部尚书的老师系师出同门,两人算是隔了一层关系的师兄弟。这七拐八拐关系虽然远,但在讲究人际关系的这时候还是很好用的。
不想错过《在古代种田养夫子》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