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分卷阅读177(1/1)
事。现在和乔雪儿管学生宿舍,即便身体不大好,瞧着这么多孩子进进出出,人也有了精神。
书院是上五日休两日,有些学生是千里迢迢来求学的,休沐日回不了家,杨夫人和乔雪儿便一人看一天。
不过明日可不是放假的时候。
翌日午休时间,昨日的诸位夫子又聚集在休息处。相较于昨日的义愤填膺,今日都沉默不少,一个个兴致不算高昂。而且还多了一个宋清在里面。
见状,沈之洲和陈书华先开口,向众人讲述了昨日的遭遇。
有了这个开头,其他夫子也打开了话头,陆陆续续讲起各自的家访经历。
齐念那位总是迟到的学生,因为前些年日子过不下去的时候,家里把地都差不多卖完了,双亲只好起早贪黑去厂里做工。但那学生是家里的老大,下面有几个弟弟妹妹,还有个年过半百的阿爷。
因着要上学,又不想让父母太辛苦,学生早上摸黑起来,先去溪边挑几担水,把家里水缸灌满。因着人小,一次挑不动一满担,就要往溪边多跑几趟。
水缸满了,时候也不早了,一路跑着去书院,还是免不了迟到。下午放学回家,就要和阿爷一起烧饭、带弟弟妹妹,总也没时间做夫子留的作业。
吴为那位学生是甲班的,十六七岁,可见之前是上过学的。
昨日吴为和他一道回家,才知道他家里只有他和寡母两个人,条件也很艰难。
母子两人是五六年前逃难来的矩州,之前家里有点资产,往上数三代都是秀才。一家人把希望放在学生身上,指望着他考个举人回来。
可惜后来回纥军队入侵,只有母子两人逃了出来。在矩州安顿下来,官府给分了一块熟田一块宅田,还有荒地若干。
为了让这学生继续上学,完成父辈遗志,寡母把剩下所有钱财攒起来,连几块地也舍不得买,全靠自己一锄头一锄头开荒。起初握锄头的姿势不对,每每打的手心全是血泡,一天下来累得连腰也直不起来。
祸不单行,荒地开垦出来还没种上几年,前些日子寡母晕在地里,磕到了脑袋,伤得床也下不来。若不是儿子说要在家里照顾她,她是决计舍不得花钱请邻居照看自己的。
学生虽然来了学校,怕寡母惦记着地里庄稼,伤好了就往地里去。于是上学前放学后都扛着锄头先去一趟地里,能干多少活儿是多少。
寡母只当他同以前一样,早早去书院里温书,下学了也留在书院请教问题。若不是昨日吴为去了一趟家里,她还不知道儿子背着他做了这些事儿,听到儿子课上打瞌睡,真是又气又心疼。
昨日其他夫子也去家访了,学生家里基本上都很艰难。
越往下说,一群夫子心里越不是滋味。有些夫子求学时也有过难处,如今更是感同身受,一个个真差不多是见着了多年前的自己。
如若当年有人伸出援手,这条路怕不会这么艰难了。
--------------------
作者有话要说:
好像下一章就能完结了诶!激动.jpg转圈圈.jpg
第85章 完结
修建书院用了五万两银子,崇安帝赐下的三万白银显然不够,欠缺的二万两都是夫夫俩自掏腰包补上的。
这么些年攒下的积蓄差不多花了个精光,好在后来制糖厂越做越大,地里产出也跟得上,不然夫子们的月钱都成问题了。
只是书院要想长久下去,就不可能让夫夫俩一直往里面贴钱,部分学生的学费可以减免,却不能让所有人免费上学。
这日午后,宋清和沈之洲在书院吃了午食,离开书院,径直回家换衣裳,准备去拜访城里的大户人家。
“我这件衣裳可还行?”沈之洲换上一身云水色的长袍,见宋清抬头看过来,笑着掸了掸袖子。
“好看,徐家这个色衬你。”看着沈之洲不自觉的幼稚举动,宋清也忍不住露出个笑来。左看右看,不管怎么看都觉着沈之洲年岁还小着。
“黄家的料子也好,穿上身舒服。”顿了顿,沈之洲又道:“你那套釉蓝色的不是也送来了?你去换上吧!”
县里布庄新出了一套蓝色系的布料,云水、釉蓝、湖蓝......颜色多不说,还是丝、棉、麻按一定比例混纺的,不管是看起来还是穿起来都好着。
这是向来不对付的徐家和黄家联合搞出来的,一家负责纺织,一家负责染色,可比以前各自为政时做出来的质量要好、产量要高。两家也大方,新料子一出来,便给书院的夫子一人送了一匹。
宋清不算是书院的夫子,可也不会漏了他,甚至贴心想起来夫夫俩还带着两个孩子,专门送了两个更鲜艳的颜色到家里。
前些日子成衣坊正是单子多的时候,故而才把夫夫俩的单子做完没几日,见人一直
不想错过《在古代种田养夫子》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