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2章 诗僧寒山(1/1)
事出《仙传拾遗》。
寒山子这个人,不知道他的姓名。大唐代宗皇帝大历年间,他隐居在天台县(天台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著称,是佛教天台宗发祥地、道教南宗创立地、“活佛”济公出生地、唐诗之路目的地、《徐霞客游记》开篇地、和合文化发祥地、五百罗汉应真地、诗僧寒山隐居地、刘阮桃源遇仙地、王羲之书法悟道地。)的翠屏山。翠屏山幽静深邃,即使是正当暑天时候山上还能见到雪,因此也叫寒岩,于是他给自己起个号,叫寒山子。
寒山子喜好作诗,每得一篇或一句,就题写在树间或者直接写到石头上。有好事的人随即就把它记录下来,累计起来大概有三百多首,内容大多数是叙述他幽隐的雅兴,也有的是讥讽世态之作,希望能警醒劝戒世俗之人。
桐柏真君徐灵府(徐灵府,唐代道士。自号默希子,后号桐柏征君。浙江钱塘天目山(今浙江余杭)人。),把这些诗收集起来编辑成册并且给诗集作了序,分为三卷,自此广泛流传于人间。
十几年以后,寒山子忽然不再出现人们的视线中。
大唐懿宗皇帝咸通十二年,有个叫李褐的昆陵道士,他性情偏激急躁,平时喜好凌辱别人。忽然有个贫寒的读书人拜见李褐并顺便讨口吃的,李褐不但不给他,反而辱骂叱责他,那读书人点点头没有再多说什么就走了。
几天以后,有个人骑着大白马带着六七个身穿白衣的随从来拜访李褐,李褐以礼接待他们。来客就问李褐:“道长还记得我吗?”李褐看看他的形体相貌,才看清眼前这位就是前些天来过的那个读书人。他迟迟疑疑地想要向客人道歉,但始终心里惭愧没说出口来。
来客忽然对李褐说:“道长你知道吗?你喜好修道却还没有找到它的门路,再加上道长又喜欢凌辱世俗人众,你这样下去还修什么道?你对寒山子了解有多少?”
李褐说:“知道一点。”来客说:“寒山子就是我呀。我当初认为你可以传授我的道术,后来接触到你发现你并不是个理想的人选。修生之道,应该除去个人的嗜好和灭绝欲念,爱惜自己的精神使他始终处于饱和的状态,所以没有牵累之事;对内抑制自己的私心欲望,在外检点自己本身的行为举止,这样才没有过错;先人后己,懂得柔和安守谦让,这才是修道之人用来安身立命的办法;把好事推给别人,把不好的事归于自身,这才是用来积类阴德的办法;道长要记住,功不在大,立之不懈,过不在小,改掉它不迟疑,这就是修道者用来积功的办法。这样做了以后,内心修行才能充实而又外有丹药到来,所期望的道就在仿佛之间。你的三毒(佛家所言贪毒、嗔毒、愚痴)没有翦除干净,虽然用冠簪作为装饰,可以说是虎狼之皮而猪狗之质。”说完就出门跨上马头也不回的走了,寒山子就再也没有出现在这里。
不想错过《南山讲故事》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