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9章 洪秀的怀柔政策(1)(1/2)
在蓝城逛了大半天,给杨克选了贴身的内衣、真丝家居服,还有领带、衬衫、袜子……洪秀像个细心的小妻子,千挑万选,一定要把最好的东西带给自己最爱的男人。
逛得累了,一个人去吃饭。琳琅满目的小吃街,一个挨着一个的店铺让人眼花缭乱,洪秀兀自进了一家卖汤条的小店——每次遭受打击时,她都会来这家店坐坐,吃一碗原味的汤条。
卖汤条的女人五十岁左右,个子不高,长了一双和洪秀一样眸光灵动的杏眼,虽然艰辛的生活使她面孔黧黑,满脸皱纹,那一双眼睛依然还保留着年轻时的风采。
这个女人像极了洪秀的母亲,洪秀第一次进店时,第一眼见到这个女人,竟然有了穿越时空的感觉,一声“妈”几乎脱口而出。
洪秀是家里的老幺,她有四个哥哥三个姐姐,其中大哥和二姐和自己同父异母,是父亲与前妻所生,大姐和自己同母异父,是母亲同前夫所生。
母亲生下洪秀时,已经四十六岁,洪秀的同父异母和同母异父的哥哥姐姐们都已经结了婚,剩下这五个,只有洪秀的四哥还在读书,二哥三哥和四姐姐连初中都没读完,已辍学在家种地。孩子多,负担重,四十六岁的母亲是个彻头彻尾的农村老太太,她头发花白,腰身佝偻,两条腿弯出一个巨大的圆圈来,走起路来左右摇晃。从洪秀记事开始,母亲就是那样:脸上薄薄一层皮肤好像蜡作的一般,薄得没有一点生命的水分,上面布满黑斑和皱纹。只有一双眼睛还保持着一种热切的明亮,虽然眼角布满了鱼尾纹。
母亲说,所有的子女当中,洪秀是长得最像她的那一个,只有洪秀完美遗传了她的杏核眼,从小,她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
家里穷,人口又多,吃汤条是件很奢侈也很麻烦的事。首先要磨碴子,再把碴子放到缸里泡上半个月或是二十几天,投洗干净之后套上驴子推水磨。刚刚磨出来的水磨面稀溜溜的,要装到豆腐包里控干。冬天太冷,厨房里常常结冰,豆腐包放到大铁锅上仍然不能幸免,为了使汤子面干得快些,母亲把豆腐包盖得严严实实的,上面戳几锹草木灰,以便尽快吸干水分。
控干了水分的汤子面团成团,放到外面的天然大冰箱里冻上。想吃的时候化上几团,化透之后,母亲把半大盆汤子面团成几个小团,分别下到开水锅里煮,等到面团表面金黄即可捞出,搋匀,再团成大一些的面团,把汤套戴在右手大拇指上,面团也放在右手上,右手托起面团,左手托住右手。左手托右手挤,两只手一起用力往前一送,汤子面顺着右手拇指上的汤套孔挤出来,变成可长可短的细条飞进锅里。锅里烧着滚开的水,汤条甩进锅里,瞬间就被煮熟了。这个过程被乡下人称之为“攥汤子”。
母亲最会攥汤子,她用力均匀,一根汤条能在大铁锅上绕一圈。一家人都爱吃汤条,尤其是两个哥哥,每个人要吃两大碗。从小,洪秀就喜欢母亲做的汤条,滑溜溜酸溜溜的口感,艮啾啾极有嚼劲,吃到肚子里特别容易让人产生满足感。每当母亲准备做汤条时,洪秀就会跑出去给母亲烧火。每一次,母亲都要攥一大锅汤条,累得汗流浃背,腰弯得直不起来。
哥哥姐姐们各自成了家,体弱多病的父母早被他们掏空了。看起来年龄差得像祖孙的母女俩,每一次的配合都极为默契——只有六七岁的洪秀在灶前烧火,年过半百的母亲托着大团玉米面,在蒸汽氤氲的大铁锅上空轻轻一甩,一根金黄的汤条展现出优美的曲线落入开水锅中,发出叮咛一声细响。母亲连续不断地用力,汤条纷纷落入滚水中,一会儿就浮出水面,熟了。
作为奖励,洪秀可以在家人正式吃饭之前先吃一小碗过水的汤条,汤条过了水,弹性更大,口感更加艮啾,嚼劲更足,越嚼越香。
人口多,粮食紧缺,吃汤子时,一家人总是连汤条带米汤一起吃下去,只有洪秀才可以吃过水的汤条,这一点优待让她从小便生出优越感来,她觉得自己比她的哥哥姐姐都强,也确实如此,进了校门之后,洪秀的学习成绩一直领先,二年级时更是当上了班长。村里人都管她叫“小厉害”,她常常代替老师管理班里十几个学生,谁不写作业,就拿自己制作的教鞭抽打他,打得两三个同学从此辍学不再念书。
洪秀读初中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第二年大哥也因得了癌症不幸去世,刚刚参加工作不久,母亲又离开了人世。洪秀成了孤家寡人,她虽还有三个哥哥三个姐姐,可他们都住在乡下,靠种地为生,整天风吹日晒雨林,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日子过得都很艰辛,他们一个撵着一个地老去,同时充满了自卑感,不敢带着满身的泥污到洪秀这里来。眼见着自己的哥哥姐姐相继跨入老年人的行列,一家一家,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她心有不甘,因此极度缺少安全感。
此生最温馨的回忆,就是给母亲烧水,看母亲攥汤子的日子,如果这一生能在某一时刻定格该多好啊,洪秀好想留在六七岁,那时候父母还在,日子虽然清苦,一家人还都在一起,她不必做各种打算,心里一点也不孤单。
穷怕了,只有丰厚的物质才能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四面楚歌八面玲珑》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