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3章 敬请诸君别在吃饭时看本文(1/1)
我的奶奶掌着厨房,闽州的饮食是嗜甜,所有的菜都喜欢加点糖,辣味的,至多添点白胡椒。我从后世而来,经过川菜、湘菜、赣菜的大洗礼,喜欢重口味,重油、重盐、重辣。这时的所有物资都是统购统销,特别是粮食、油脂、盐等。随心所欲地用,那肯定没有。
曾经看过一则笑话,说有家婆娘会过日子,买不起肉,故意去肉摊上拿肥肉,然后回家在盆里洗掉油脂。留着洗手的水煮菜,喜滋滋的问她的夫君,今天的菜是否别有滋味。她的夫君问明缘由,不由指点她要用水缸的水来洗手,这样半个月的菜都会有肉味了。
虽是笑话,但这个时期有人送新婚礼物是一团浸润食物油脂的棉纱,可见油的稀缺。
当我不是憨吃憨玩时,就能发现这个小山村用来轮耕的农作物是油菜花。
当地人会做板鸭、笋干,粉干等等,笋干还分为黑笋和白笋,黑笋是烟熏的。隔壁村会做山茶油,另一个隔壁村的甘蔗好吃......
所以,我又不禁考虑起农村生活与城市生活的差异。虽然在哪里生活我并没有话语权。可是禁不住头条君整天在问的问题,不是足球,就是养老。我来这里的前一天还在问#等你老了愿意去养老院还是回农村老家养老#?曾经头条君问过#等你老了以后,你会想去大山深处隐居吗?#,我怼那个题主的脑洞太大,老了不离医院近点,跑深山去是跟野猪赛跑吗。
但我目前还是喜欢这个小山村,从县城过来需要30公里的小山村。食物的获取渠道最为方便的小山村。可能父母已经脱离了最底层的需求,他们都有了这时的人们比较艳羡的公家饭碗,可这样的家庭收入,只能让爷爷奶奶以及我吃得饱,并不能让我们吃得好。我深深的记得后来我们一家(奶奶、妈妈、我,为什么没有弟弟,有点疑惑)吃了好些年的食堂,米饭配白菜,水煮白菜,那是真水煮,用水煮熟,加盐。白菜只能尝到盐味,都没有白菜的味道。
当然,应该不是妈妈没有能力让我们改善些生活,只是她以前的日子太苦,居安思危,不敢让自己手头没有可以腾挪的钱财。奶奶的哥哥曾经写过信来向母亲借钱,想去广省找出路,妈妈也借了给他。在那时候,也是一笔不小的钱财。
弟弟出生,奶奶肯定是会过去帮妈妈坐月子,我那时也到了勉强可以上学的年纪,那里的小学是中心小学,学校还是不错的。又不可能让爷爷一人留在这乡村。妈妈呆的地方比这里繁华些,但是对政治上的要求也严格,每周还有例会,检讨思想觉悟。住的地方,妈妈都能给我们张罗好,就是吃的一言难尽。我们在那里,估计在行动上会比在这里拘束些。但在妈妈那里,交通方便许多,离爷爷奶奶过继给别人的孩子家也近一些,要去姑姑家也比在山上便利,至少少走30公里的山路。
是否需要积攒一些吃食以备未来之需?估计能带的东西有限,先把种植农作物以及喂养家禽的技能拉满,到了妈妈处,爷爷奶奶和我估计也能靠着自己吃好喝好。
不想错过《带着五三看世界》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