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79章 重开地图(1/3)
暑期如约而至。
不过是帮老妈做月子。对我们来说不啻于搬一次家。
如何到的冬门也就不赘述了。
因为我也解释不了怎么把这个庞大的包袱组移动到冬门的。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冬门是我这个臆想世界里的地方。在现实世界里,它本来的名字叫做厦门。
说起这个地方,名闻遐迩的是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对面就是大小金门(台湾省),当然还有福建省唯一一所985大学,以及鼓浪屿。
鼓浪屿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小岛,位于厦门岛西南侧,海拔35-100米,面积1.78平方公里。原是个渺无人烟的绿洲,又称“圆沙洲”或“圆仔洲”。
宋代开始有人上岛开发。
元末设兵员御守,始有人迹,逐步形成半渔半耕的村落。岛的西南端有一个海蚀溶洞的礁石,每当海涛冲击,发声如擂鼓,礁因名“鼓浪石”。留传至今成为胜景,岛也因之得名“鼓浪屿”,并在明代得以正名。
明代鼓浪屿得以开发。1573年日光岩上出现了全岛最早的石刻‘‘鼓浪洞天”。1586年在日光岩创建了莲花庵。1650年郑成功在日光岩安营扎寨,操练水师,留下了“寨门”、“水操台”、“拂净泉”等遗址。明末,陈示京随鲁王由海入岛,协助郑成功起义抗清,其墓葬于鸡母山。
1841年8月英政府舰队攻战鼓浪屿,设炮台于山顶控制厦门。1842年8月,清政府和英国签定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厦门成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尔后英、美、西班牙三国相继在鼓浪屿设领事,其他国家则以商人、洋行经理等兼任领事在鼓浪屿活动,1902年中国政府被迫同日、美、德等签定了《厦门鼓浪屿公共租界章程》,鼓浪屿被列强正式明确为公共租界。英、美、德、日、西班牙、荷兰、奥地利、挪威、瑞典、菲律宾等国都曾在岛上设立领事馆,创办教堂、学校、医院、洋行。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独占鼓浪屿。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鼓浪屿回到厦门人民手中,从此结束了100多年的被奴役的历史。
鸦片战争以来,一百余年鼓浪屿发展的独特历史,使鼓浪屿形成了具有浓厚人文景观、复杂历史情趣、诸多国家风格、中西合璧的“万国建筑博览会”。
后来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鼓浪屿近代建筑”由美国领事馆旧址、日本领事馆旧址、汇丰银行公馆旧址、天主堂、三一堂、安献堂、八卦楼、西林·瞰青别墅、亦足山庄、菽庄花园等10处共13座建筑组成,这些建筑浓缩了鼓浪屿近现代的发展史。
美国领事馆旧址:1844年,鸦片战争的硝烟刚刚散去,美国政府就派哥伦布来到厦门,在鼓浪屿田尾球埔旁设立了“交通邮政办事处”,并代行领事之职。1865年,该办事处升格为领事馆,随后迁至三和路(今三明路26号)办公,1930年,领事馆在此址重建。该建筑由美国工程师设计,坐西朝东,砖混结构,地上二层,地下一层,建筑面积1020平方米,系典型的美国折中主义式建筑。建筑以红、白两色为主色调,南面和东面分别设置两个出入口,并以白色科林斯式大廊柱来强调建筑的主立面。四面山墙设三角形为屋顶装饰,屋面铺灰色机平瓦。
日本领事馆旧址:坐落于鹿礁路24、26、28号,包括领事馆及警察本部3座建筑。1874年,日本政府派“台湾总督”率陆军少佐来鼓浪屿筹建领事馆,办公地暂设于日本在鼓浪屿的大和俱乐部内。1896年3月,日本领事上野专一正式在鹿礁路兴建馆舍,1898年竣工落成。1915年,日本领馆在馆内附设了警所。1928年,日本领事在馆舍右侧增建两幢楼房作为警察本部,内设刑讯室和监狱。日本领事馆坐北朝南,建筑面积2930平方米。地上二层,地下一层。砖木结构,平面呈前廊式布局,拱券宽廊,为仿英国维多利亚式别墅建筑。墙体勒脚下为花岗岩石墙,勒脚上为清水红砖墙。屋顶为双坡顶,廊顶为平顶,屋面铺红色机平瓦。警察本部共两幢,一幢为警察署,另一幢为警察宿舍,均为砖混结构,红色清水砖墙,厚墙长窗,简洁厚重,系20世纪典型的日式建筑。警察署坐南朝北,建筑面积855平方米,地上二层,地下一层。警察宿舍坐西朝东,共2层,建筑面积508平方米。警察署地下监狱的墙壁上至今仍留有当年被关押者用手指或木片刻画的字迹数十处,包括入狱时间、囚禁天数以及受刑及痛斥日寇暴行等内容的文字。
汇丰银行公馆旧址:坐落于鼓新路57号。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英国“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在厦门开设分行,为厦门最早的近代银行。1920年前后,汇丰银行在笔架山东北端山崖顶建此建筑作为银行的行长住所。该建筑为英国建筑师设计,系典型的欧式别墅建筑。砖石结构,占地384.6平方米,地上一层,半地下一层。平面三面设廊,共三个出入口。地基以钢筋打入岩基,勒脚下为花岗岩条石砌墙,勒脚上为砖墙抹灰粉白。东面及北面临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带着五三看世界》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