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9章 鹤台再问政(1/3)
鹤台问政的第二个都府是北都府,北都府派来长史唐市回应徐方。
“幽慎庭于北都府无新政,一切如十九年。”
徐方说完,便不再谈吐。
比起东都府时的勾心斗角,徐方此时一言不发,不像是执掌权柄的青云令,更像是一位内敛的儒士。
此番鹤台问政,回应唐市的只有唐奢一人。
而让唐奢一人问政于北都府,显然是出乎唐市的意料。
作为父亲,唐市多少知道自己儿子的本事,甚至在十多天前还听说过唐奢于鹤台醉酒的丑事,想不到这才过多久,自己的这个笨儿子竟然能问政了?
“唐长史,北都府在灵夷二十年赋税所得减少三成,而北都府户籍却在增加,请长史释疑。”
唐奢恭敬地行礼,唐市满脸的惊异迅速绽开,收拾了一下心情,才说:“北都府户籍虽然增加,但新增的移民并无土地,新垦土地不收赋税,为免平民抛弃良田,因此减免了全府的田税。”
唐奢行礼致谢,又问:“既然如此,还请长史说明今年预算为何不增?”
“此乃都尹之策,北都府精简官门,俸禄较之前少了四成,结余所得可用于补足预算。”
“官门不增,如何处置如此之多的新垦土地?”唐奢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事多起来之后,需要的官员也会更多。
“都尹府商议所得,新垦土地此前多为荒地山地,为无主之地……”
“唐长史!”
唐奢提醒了一声,唐市如梦初醒,连忙请罪说:“还请国君见谅,新垦土地多为荒地,此前不收赋税。都尹府商议所得,既为荒地,便不设官管理,三年之后,再设税吏粮官。”
“若是争地争水引得众人争斗,长史又要如何应对?”唐奢更加从容地问。
见到唐奢问起的都是这种小问题,唐市难免失去了耐性,说:“当罪论罪。”
“非也,为官者若有体恤之心,必可遇见此难。唐长史,我代幽慎庭举议,还请唐长史思虑。须设官丈量土地,家户之间以人之多寡配给。另设河官观察水情,开渠并道,皆有对策。”
唐奢转向徐方,说:“唐市谨记令君教导。”
徐方摇头,说:“唐长史非要谢我,此事应当谢唐奢才是。我于北都府政事无可问及,唐奢所问,皆是唐奢所忧之事。”
国君忽然大笑,说:“父子之间,若是子谢父是理所当然,父若谢子,倒是显得有失伦常了……”
內宰宁尝跟着大笑,说:“唐长史有子如此,当是为人父最大的福气了!”
众人跟着附和,唐市一脸尴尬地看着唐奢,许久才说:“唐奢不足谢,当谢令君为我指点犬子!”
唐市感激地向徐方行礼,徐方回礼之后,国君又说:“这位后生,不知道丰雪酒还喝得喝不得?”
众人大多知道唐奢醉酒之事,纷纷大笑,鹤台充满了欢乐的气氛。
唐奢再问政于唐市时,两人之间的尴尬久久不散,众人以此为乐,是问政时从未有过的场面。
又过了三日,幽慎庭于鹤台问政于西都府。
西都府长史祝宣早年有在幽慎庭从政的经历,为了避嫌,西都府派过来的不是长史祝宣,而是都尹柴沛。
柴沛今年已有七十,自朱援攻取汾水二十六国之后便一直是西都府的都尹,都尹多不能随意离开都尹府,柴沛执掌都尹府四十多年从未来过王都。
若是以柴沛年老便觉得他能力不显显然是大错特错,有传言称,柴沛六十岁时一顿饭仍然可以吃掉两斤肉,在他的说法中,便是九十岁时也能治理好西都府。
感念老臣艰辛,此次幽慎庭问政于西都府,国君特许柴沛坐在自己身侧。
这样一来,西都府的文官莫不深为感动,柴都尹尽心为国,如今得蒙国君看重,他们这些从员也能沾染殊荣。
柴沛在鹤台中座位高于徐方,加上都尹的身份,幽慎庭想要为难柴沛,显然是做不到的。
但众人没有想到的是,徐方的第一个问题就让柴沛下不来台。
“柴都尹,灵夷十三年、十六年西都府接连有水患,汾水之祸,何日可解?”
徐方没有问官政,民情之事,问的是汾水水患。
“捉襟见肘。西都府每年出让粮税钱赋,况且各城老旧,修缮城墙所需甚多,无法顾及水利。”
“此乃强辩。”徐方冷眼说。
“汾水所经之地多有淤塞,为上游山土不保之害,非是不治,人不胜天。”
陪同徐方来鹤台的是赵户,徐方让赵户举例。
“柴都尹在上,晚辈是幽慎庭三席赵户赵政尧,都尹所指山土一事,在下听闻另有隐情。离阳城多建楼房,工人自上游伐木,木材自汾水而下,阻塞河道,以致舟船不行。山土不保之害,乃开伐无度所致。”
“赵青云所说不需,只是离阳城户籍逐年增多,若不建设,还能让平民宿居野外不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申国志》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