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1章 库房被烧(1/2)
城头上演口水大战,县衙官员为了留下性命,保住位置各显神通。
刘备将各官员反映的情况记录在案,赵靖忠却没有参与。去一边吩咐人把管弦带来。询问他是否抢了县衙库房,还点火焚烧。
管弦矢口否认,此次攻城是受人之托来参与,有约定的。合作方会做内应帮忙打开城门,否则在准备不足,人手稀缺的情况下,怎么可能做到半天破城。
破城之后,还要助攻打南门坚固据点。事成之后会拿到大量的装备,粮食和一些物资。至于其他事情,得完成前提任务之后才能做。
当然,黄巾军纪律涣散,内部山头众多。不是所有人都听从号令。自作主张抢掠的不在少数,会不会是他们做的也不一定。
反正管弦他没做,破城之后留了一曲人马镇守北门,然后带着亲卫前往南门助打据点。对方装备精良,据险而守易守难攻。
正处于胶着状态,就听闻有人攻打北门而无人防守。于是带人返身而回,支援北城门。后面就是一阵混战,失手被擒成为阶下囚。
赵靖忠了解了大致情况,猜测黄巾军的合作方就是本地豪强。管弦没详说,他也不强求。感觉管弦是个有故事的人,一诺千金颇为守信又有点随波逐流,生无可恋的脾气。没有起起落落的人生,哪有奇奇怪怪的性格。可惜没有时间去探根究底,宽慰两句,请他先去歇着。
又招来高峰,问他城里的情况。作为地头蛇,虽然刚从外面回来,偷偷摸摸进城打探消息,但收集到的情报着实不少,当然也很片面,有些也不知道。库房是谁烧的?直摇头!
倒是详细汇报了南门战事,十分惨烈比北门这边凶险的多,本地人和外地客生死相搏,足足打了一整天,双方一共动用了二千多人。
不算奴仆家人,只算双方的战兵就有这么多。一半以上披甲,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武艺高强之辈数不胜数。
现如今,城中能摆上台面的有四股势力。本地人最强,自身就人多势众还有多方助力。外地客屈居第二,但他们据险而守和本地人打的旗鼓相当。
黄巾军是过路的,赵县令的队伍是最弱的。人不少,但除了几人能打,剩余都是乌合之众,不堪一击。
另外,还有县衙的残存势力以及一些混水的杂鱼,但都上不了台面。
先前,本地人有黄巾军助阵。压制住了外地客,占据上风胜面很大。但在关键时候,赵县令带队攻城,黄巾军主帅别部司马管弦带近卫撤离,后在乱战中被生擒,单挑时败北,降了。
留在南门的黄巾军兵将听说主帅投降士气大跌,失去战心在城里抢了一圈,从南门跑了,跟着离开的还有一些散兵游勇。
由此,黄巾军彻底退场。但南门的战斗依旧没有停,双方都没有罢手的意思,积怨甚深,不弄个你死我活咽不下那口气。
即便赵县令横空出世驱逐黄巾占据北门,本地人与外地客,依旧不管不顾打生打死,直到天快黑了才鸣金收兵。
至于往后怎么样不好说,但相信不会就此罢休,毕竟本地人蓄谋已久,突然发难却没有将外地客的据点彻底占据,目的没达到,怎么可能放手。
超规模的地区大战,不是那么容易组织起来的。 需要的财力,物力超乎想象。
本地人这次损失惨重,倘若胜出,占了外地客的据点拿下南门仓库,还可以弥补损失。如果失败,那就会伤筋动骨一蹶不振。
外地客也好不了多少,这次县城防御战就是他们组织的,出钱出力招募人手, 还派出了精锐。如果不是腹背受敌,黄巾军还不一定拿得下来。
城破之后就惨了,住在内城的本地人屁事没有,住外城的外地客遭到洗劫,被抢走的财物不计其数。死在混乱中的人也有不少,核心人物躲进仓库据点才幸免于难,但他们被攻击同样损失惨重。精锐尽失苟延残喘。
一场大战谁都没落下好,这就是名利之争酿成的苦果。
高峰汇报完探查到的情报之后,长吁短叹。试想设身处地留在城里,必然上城头主持防御战。
届时,能否全身而退? 恐怕很难!多半战死在城里。在外押运粮草也是一样的结局,如果不是赵县令出现及时救援,恐怕早就已经凉透了!
想到粮草不免多问了一句:“县令,粮食什么时候还?那可是军粮啊!填补不上,你我人头不保。”
赵靖忠愤怒呵斥:“仓库都被烧了,你让我拿什么填?不说军粮已经用了一部分,就算没有使用,也不可能还给你。
当然也有例外,今晚不用你在北门值守,回去联系城中各家富户地主,明日送肉食粮食来劳军,来的人我会记住,将来给予回报。
如果谁能为我提供大批粮草,我把军粮还给你就是。另外,回去之后调查谁烧的仓库?只要掌握到证据知道是谁烧的?我让他吐出来。有了粮食,自然还你军粮。”
“唉,好吧,也只能这样了!县令还有何吩咐?”高峰无奈叹气妥协了。
赵靖忠继续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文娱三国》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