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二、年谱(1/2)
二.年谱
为师太写东西,一时无从下手。
因为师太是一本立体的大书。
于是先为师太写年谱。
于是又百度了下年谱,得如是果:年谱简介,按年月记载某人生平事迹的著作胡传淮著《张问陶年谱》,用编年体裁记载个人生平事迹的著作。大多是后人就其著述及史籍所载事实考订编次而成,如宋洪兴祖编有《韩愈年谱》,赵子栎有《杜工部年谱》,元程复心有《孟子年谱》,当代胡传淮有《张问陶年谱》。近世也有出于自作的。演变发展:年谱是纪传和编年二体史书的一种演变和发展,它肇始于宋代,兴盛于明、清,至今存世的各种年谱约有四、五千种,其中以清代年谱居多,还包括不少善本、孤本、稿本和手钞本。关于年谱的价值,清初学者全祖望在施愚山先生年谱序中说:“年谱之学,别为一家。要以巨公魁儒事迹繁多,大而国史,小而家傅墓文,容不能无舛谬,所借年谱以正之。”见鲒埼亭集卷三十二。清季学者孙诒让在昌巢民先生年谱序中也更为详尽的阐述。他说:“自北榟人以陶、杜之诗,韩、柳之文,按年为谱,后贤踵作,缀辑事迹以为书者日多。于是编年之例通于纪傅,年经月纬,始末昭焯,此唐以前家史所未有也。盖名贤魁士一生从事于学问,论撰之间,其道德文章既与年俱进,而生平遭际之隆污夷险,又各随所遇而不同,非有谱以精考其年,无由得其详实。年谱是以谱主为核心,以年月为经纬,将一切有关活动均以介绍。自宋代已有年谱,清代达到鼎盛,有800多种1000余卷。
细读上文,我大惊。因为我无力也无能为师太写年谱。
但既然本章名为年谱,又非年谱,遂仿金刚经句,是为年谱也。
师太最喜欢的文人是李渔。
师太送我的东西里就有李渔年谱。兹录之:李渔年谱:一岁(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旧历八月初七生,浙江兰溪夏李村(今属永昌街道)人。六岁(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在如皋。伯父在如皋行医,父亲做药材生意。渔常随伯父登“大人之门”。八岁(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在如皋。能诗。十一岁(明天启元年1621年)随母离开如皋回到兰溪。尝在梧桐树上刻诗纪年。十五岁(明天启五年1625年)在兰溪。作《续刻梧桐诗》自励。十七岁(明天启七年1627年)在兰溪。父病重,娶山妻徐氏以“冲喜”。十九岁(明崇祯二年1629年)在兰溪。父病逝。二十五岁(明崇祯八年1635年)在兰溪。首次赴金华应童子试,以五经见拔,为浙江提学副使许豸赏识。二十七岁(明崇祯十年1637年)入金华府学攻读举业。二十九岁(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首次赴杭州应乡试,落榜而归,作《榜后柬同时下第者》诗。三十岁(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在金华、兰溪。元日,作《凤凰如上忆吹箫·元日》,叹功名不就。三十一岁(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在金华、兰溪。作《活虎行》、《归故乡赋》。三十二岁(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再次赴杭州应试,中途闻警而返,作《应试中途闻警归》诗。母逝。作《夜梦先慈责予荒废举业醒书自惩》、《清明日扫先慈墓》、《壬午除夕》等诗。三十四岁(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1644年)山中避乱,作《甲申纪乱》、《甲申避乱》等诗。三十五岁(清顺治二年1645年)避兵山中。乱后家毁,七月初暂入金华府通判许檄彩幕。十月,纳姬曹氏。三十六岁(清顺治三年1646年)清兵攻占金华,作《婺城行吊胡仲衍中翰》、《挽季海涛先生》、《丙戌除夜》等诗。回兰溪夏李村“归农学圃”,自喻为“识字农”。三十七岁(清顺治四年1647年)在兰溪。剃发有感,作《剃发二首》。三十八岁(清顺治五年1648年)在兰溪。伊山别业建成。作《伊山别业成寄同社五首》、《伊园杂咏》、《伊园十便》、《伊园十二宜》等诗。三十九岁(清顺治六年1649年)在兰溪。被推为祠堂“总理”,为首倡建石坪坝等多处堰坝、水渠,以及且停亭等公益设施。四十岁(清顺治七年1650年)卖伊园,移居杭州,“卖赋以糊其口”。作《卖山券》。四十一岁(清顺治八年1651年)在杭州。作《怜香伴》传奇。四十二岁(清顺治九年1652年)在杭州。作《风筝误》传奇。四十三岁(清顺治九年1653年)在杭州。作《意中缘》传奇。四十五岁(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在杭州。作《玉搔头》传奇。四十六岁(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在杭州。《无声戏》一集问世。四十七岁(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往来杭州、金陵(今南京)间。作《奈何天》传奇,《无声戏》二集问世。四十八岁(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往来杭州、金陵间。小说《十二楼》问世。四十九岁(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往来杭州、金陵间。《古今史略》、《蜃中楼》传奇问世。五十岁(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在杭州。作五十寿辰。副室纪氏生第一子将舒(字陶长)。纂辑《尺牍初征》告成,吴梅村序。大女婿沈因伯入赘。五十一岁(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杭州。第二子将开(字信斯)出世。作《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贝柔日记》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