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十七章 初二(1/3)
自从香莲的表哥订了婚走了之后,那时既没有电话也没有手机,彼此之间相隔路遥远,就再也没有联系过。
而且那时的农村直到今天也好,延续着过年“办年”的说法。就是年前,准备好足够的干粮,煎饼,生肉、熟肉、肉制品,以及好多的青菜,等到来年春节期间可以有足够的走亲串友的招待和自足,这就是俗话说的“办年货”。
“办年”这是古老的习俗,至今还被人们沿用。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达,交通的方便,经济水平的日益提高,超市的大力发展为人们提供的方便,这些“办年”年货有些愚腐,大量囤积行为,正在日渐随着生活便利水平的提高而逐渐由隆重而淡出。
九十年代初期人们因为愚昧的大量食物囤积,年前忙得团团转。而一到年后新春节,就是完全忘我的吃喝消费。真是一张一弛不均匀的紧凑。有的宽裕的囤积,那时有没有很好的保鲜技术,坚持储备到二月里的年货食物都长了霉菌。造成大量的浪费,也造成年前人们繁重的劳动。
二十世纪的今天现在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电冰箱的应用,人们减少了年前大量的劳动力,也减少了因为时间的长久而不能保护食品的整洁带来的消耗和浪费。年后超市的直接开业使人们每天都有新鲜的蔬菜,高科技的电冰箱使人们可以储存新鲜的食物而保证不变质。年前年后均匀的生活力度与生活经济的发展同步。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高科技发展给今天的人们带来了无限幸福。
而香莲和她的表哥在九一二年的农村还是比较落后的,虽然初步有了电话,那时手机原型还是BB机,并不能像现在的手机可以实现远距离通话视频,普遍性根本就不可能,至于香莲活动在县城还可以了解得多,至于在山沟里的香莲表哥可能都没听说过。
他们各自忙于办年的繁重劳动中,又没有交通的便利,高科技的通讯工具,仅仅是以订婚的简单仪式确定了关系而已。想要增进彼此的感情和了解,对他们来说可就是一种奢侈的想法。、
对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青年来说那是他们想象不到也接受不了的没有高科技联系工具的年代谈恋爱的相思苦的。
既然两家路遥不便于联系,到了年底两家也没有互赠礼品。不过香莲的妹妹红莲婆家却送来了好多的好多的年货,香莲娘喜滋滋的合不拢嘴。
香莲无语,不知道婆家嫌路遥还是贫穷,反正来订婚的表哥订了婚便没再来。
香莲和娘都觉得办年货忙。
香莲看着妹妹红莲婆家送来的东西都是好吃的,鱼啊鸡啊的,自己除了厂里的福利,没一点婆家的东西,连点信息都没有。觉得很无聊。
香莲娘倒也没说啥,只是觉得过年没点羊肉饱饱口福。
香莲明白表哥的山里是年年杀羊的。
香莲的娘更懂得山里人办年货的除了杀羊还要杀猪甚至宰牛,山里的闭塞使他们更需要备足年货。交通的不便利,他们更是自给自足自己养的纯天然肉制品备的足足的。
香莲觉得好没脸,不过娘也没说啥,香莲安慰着娘的遗憾“也许过了年初二来看你会给你带点来。”
香莲娘也期盼着:”也许吧,新姑爷初二看岳母这是传统,不会不来的。“
香莲怎么也没想到表哥的爹,香莲娘的二表哥与香莲娘同样的想法啊!都惦念着初二的年礼。
“过了腊八就是年”,时间过得箭如芦笛飞快,转眼就到了过年。
古老民俗春节期间亲朋好友的专属拜访,香莲和她表哥像牛郎织女才会有相聚的机会。
春节的鞭炮一响,“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香莲和表哥都长了一岁,同一属的人,相同的二十五岁。看这个数字在九十年代的农村,就是大龄青年了。去年的法定婚姻年龄是二十三岁,而到了香莲这一年法定年龄二十四岁。
过了初一是初二,虽然有点废话,但是强调的目的是要大家知道,初二是个什么样的重要节日!在中国古老的民俗中初二时新女婿拜见丈母娘的传统习俗。而且今天很多地方都保留了这古**俗。
初二,香莲的表哥这个新女婿要来拜见丈母娘了。香莲没有一丝的惊喜,因为年前的年货之事。
何况离家近的红莲妹夫早已等候多时了。这位香莲的妹夫,个身一米六五,人小精悍,常年在焦化厂开拖挂车,技术精湛,那时相较于今天人人司机的年代,这样的有技术的司机那时还是凤毛麟角的何况还有正规单位工作。经济还未完全开放,私家车少之又少。虽然有点配不上红莲妹妹的漂亮脸蛋和身材,香莲妹夫走在村里那是给香莲爹算是长脸的新女婿。
香莲看看妹夫提的礼盒,想想他的表哥陈世美,想想娘亲想吃的羊肉,想想订了婚之后的杳无音信,也就没兴趣再想一些了。
“姐夫,咋还没来呢?”香莲妹夫等得有点心焦,口干舌燥的陪着丈母娘,岳父大人也是聊得没词了:“姐夫再不来,就中午了,姐,你不着急啊!咱大伯那边六个闺女婿人家都来给爹娘拜过年了,何况大伯还年长呢!”油嘴滑舌的妹夫实话实说的调侃着香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当代陈世美》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