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十二章 十一到十五世纪的英国(4/7)
传知每郡派骑士二人、每城派市民二人出席大会。这次会议是英国国会的雏型。
反对国王斗争的胜利,对城乡阶级斗争发生很大影响。农村中掀起农民运动,城市内部的斗争也同时展开。贵族诸侯大为震恐。当王子爱德华从俘虏营逃出时,大部分贵族就和他联合作战。他们在1265年8月消灭西门,然后恢复王位。
从1215到1265半个世纪的历史说明,要维持稳定的封建统治,必须国王、诸侯、骑士和城市富裕市民形成某种形式的政治联合。不论是国王和诸侯之间,或诸侯和骑士、城市之间,内战的结果只有加深城乡中的社会动荡。在这个意义上,西门的短促统治为英国的封建统治者提供新的经验。因此爱德华一世(1272-1307年)在内战后当权之际①,和亨利三世在五十年前内战后即位之际的形势已大有不同。阵亡在战场上的敌对者西门,为他留下一份雏型国会的遗产。1295年,爱德华为筹划战费召开国会。出席这次国会的成分和1265年西门所召开的大会完全一样。封建国家的统治者在国会的形式下组成各剥削阶层的联合。此后国会经常召开,以1295年的国会为榜样,称之为“模范国会”。
1297年,国会获得批准赋税的权力;到了14世纪,又获得颁布法律的权力,同时成为王国政治案件的最高法庭。由于各个等级的利害不同,国会从1343年起分为两院:上议院由教俗贵族组成,下议院由地方骑士和市民代表组成。骑士和市民所以同在一院,是因为他们在政治和经济上已利害相连。这样发展起来的英国国会,在性质上和法国的三级会议一样。它为封建主和城市上层分子的利益服务,农民群众和城市下层居民在国会中没有任何地位。
但是国会的形成,使国王的封建谘议机关逐渐成为国家的代议机关。城市代表的参加和下议院的形成,对以后英国历史的发展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正在兴起的市民阶层与下层贵族逐渐联合;他们利用国会批准赋税和通过法案的权力,对王权起了限制作用。到了17世纪,国会就成为资产阶级反对专制王权的有力武器。
第二节;十四至十五世纪的英国
瓦特·泰勒起义
农村中的变化和劳工法案英国从13世纪就已开始的地租折算过程,到14世纪迅速发展。贫穷农民不胜货币租的压迫,往往到富农或领主自行经营的土地上充当佣工;农业中的雇佣劳动制盛行了起来。东南一带的贵族庄园,特别是寺院领地,还顽固地保留着劳役制。有的虽已实行折算,但因缺乏劳动力,劳役制重新恢复。领主圈占公用附属地的现象,到14世纪也更为普遍。农民的反抗情绪不断增长。
1348年,横扫欧洲的黑死病,几乎夺去英国人口的一半。城乡劳动力急剧减少。粮价的上涨又引起佣工提高工资的要求,不提高工资就拒绝受雇。雇用佣工的封建主和城市的行东、店主,都面临缺乏廉价劳动力的困难。1349年,国王爱德华三世(1327一1377年)颁布敕令,规定凡十二岁到六十岁的男女,没有土地或其他生活资料来源者,必须按照黑死病流行前的工资受雇于任何需要劳动力的雇主;拒绝受雇或在受雇期满前擅自离开雇主者,判处监禁。1351年,国会又制订“劳工法案”,规定凡破坏雇佣法令者戴枷下狱。十年之后,新的劳工法案宣布凡离开雇主者不受法律保护,逮捕后用灼铁烙印。
劳工法案是对城乡贫苦人民的沉重压迫。农村中出现雇工同盟,为提高工资而联合斗争。塞阜克郡农民反对政府规定的每天二--三便士的工资标准,拒绝履行劳役,抗缴地租。各地农民的斗争广泛发展,法院中每年都要审理大批农民反抗地主的案件。在城市里,劳工法案也加重帮工和短工的困苦。帮工受行会的排斥,实际上已成为长期佣工,限制工资的法令对他们有直接的影响。小手工业者则因国家压低成品价格而遭受损害。他们和其他下层市民一样,同受商人贵族和富裕行东的压迫。14世纪英国不论在城市或乡村,阶级关系都日趋紧张。
长期的百年战争使矛盾更加深化。在战争期中,封建主夺土地和战利品,城市商人也因扩大市场、供应军需而获得厚利;但在城乡劳动人民的身上,却承担着租赋苛重、征发频繁、物价上腾的压力。1369年以后,军事形势开始对英国不利。在租役、劳工法案、黑死病和战争负担的交相煎迫之中,下层人民的不满达于极点。
威克里夫和约翰·保尔的改革活动,在城乡阶级矛盾尖锐的同时,出现了改革教会运动。首先提出改革教会的,是牛津大学神学教授约翰·威克里夫(1320--1384年)。其后改革运动在人民群众中广泛发展,成为人民起义的先声。
威克里夫攻击教皇和教会拥有财产,主张教产由国王没收;又反对教皇在英国征收捐税,主张建立脱离罗马的英国教会。他否认教士可以赦罪,反对崇拜偶像,宣称圣经是教义唯一的源泉。为了使圣经能为广大群众所理解,他把圣经译成英文,并主张用英语作礼拜。威克里夫的宗教思想反映当时社会新兴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世界通史中古时期》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