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十三章 十二到十五世纪的德国.意大利和教廷(7/7)
法斯八世(1294-1303年)和法王腓力四世斗争的结果,充分说明教俗两权的消长。在1308-1378年教皇驻在阿维农时期,权力衰落的趋向就更其明显。在政治上萎缩不振的教皇,日以搜括税捐,多征教会法庭讼费为事。阿维农教廷奢侈糜费,教士腐化荒淫。社会各阶层广泛要求改革教会。国于当教皇驻在阿维农时期,罗马的封建横暴势力迅速增长。1347年,爆发了以科拉·第·黎恩济为首的罗马手工业者和商人反对教皇和封建主的大起义。封建主的政权被推翻,罗马再度建立共和国。科拉·第·黎恩济组织市民军队,强迫封建主退出堡垒,宣誓对共和国效忠。他并企图以罗马为中心,统一意大利。独立的城市对此发生戒惧。黎恩济在和封建主的继续斗争中,迫于急需,不得不增加捐税。这又引起人民群众的不满。于是封建主利用机会,把他逐出罗马。1354年,黎恩济重新夺取罗马政权,但是不能巩固,终于在封建主组织的叛乱中被杀。罗马旧势力的统治如故。1378年,教皇回到罗马,所谓阿维农之囚终止。但是紧接着就发生法国籍红衣主教与本地势力的矛盾,开始了西方教会大分裂。在此期间,罗马选出一个意大利人为教皇;法国籍红衣主教则另立教皇,回到阿维农。两个教皇分驻两地,彼此诅咒,互相开除教籍,互称对方为邪逆。西欧各国统治者也各以其政治利益,分别承认对自身有利的教廷。法国、苏格兰、西班牙和南部意大利承认阿维农教廷,英国、德国、北部意大利承认罗马教廷。一般教徒莫衷一是,教廷威信大为贬落。
于是在许多国家里出现“宗教会议运动”,要求终止大分裂,恢复教会统一,整顿教会组织,抑制教皇权力。1409年,宗教会议在比萨召开,废黜原来的两个教皇,另选新教皇。但是两个旧教皇都拒不退位,不但未能恢复教会的统一,反而造成三个教皇鼎峙的局面。直到康斯坦次宗教会议(1414-1418年)时,才迫使三个教皇都退位,另选马丁五世(1417-1431年),结束了分裂局面。康斯坦次会议声称代表全体基督教徒,权力高于教皇。在实际上,会议却集中力量镇压人民群众的教会改革运动,审讯捷克的伟大改革者胡司,施以火刑。1431--1447年的巴塞尔宗教会议,也竭力破坏捷克胡司派的改革运动。宗教会议失去人民的支持,在改革教会问题上无所成就。1460年,教皇宣称宗教会议权力高于教皇的思想为异端邪说,宗教会议运动从此消沉。但是一再低落的教皇威信也无法重振,统治基督教世界的妄想不得不最后破灭。此后,教皇逐渐流为一个盘踞在意大利中部的小君主,多半是对内依特罗马豪门,一朝当选,亲族皆贵,对外则仰承大国鼻息,扮演一个可耻的角色。
不想错过《世界通史中古时期》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