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十七章 蒙古的扩张和帖木儿帝国(3/5)
朝。蒙古军在巴格达城内劫掠七日,居民被屠杀的数十万人。阿拔斯朝的艺术珍品和华丽的建筑都遭焚毁,这座著名的古城受到彻底破坏。旭烈兀在伊朗、阿富汗、两河流域和中亚阿姆河西南地区建立伊儿汗国(1258一1388年),然后继续西进,企图占领叙利亚和埃及。叙利亚分裂为几个封建小国,无力抗御。1260年,蒙古军攻陷阿勒颇和大马士革。但埃及马木路克苏丹的军队在大马士革以南阿音扎鲁特大败蒙古军,阻止了蒙古向西南扩张。
封建关系在蒙古的形成在半个世纪的东西扩张过程中,很多蒙古人分散到辽阔的被征服地区。他们接触发展水平较高的经济和文化,逐渐接受先进的影响。
13世纪初,蒙古社会中的封建关系已有所发展,但牧民大部分还是自由的。到13世纪中叶,阶级分化加剧,普通牧民多丧失人身自由,沦为封建统治阶级的牧奴。编入军事行政组织的牧民,如擅离所属百户,投入其他百户者,须受严惩,甚至处死;接纳擅离之人者,也须受处分。这样,牧民便固定于百户、千户、万户等组织,也就是固定于百户长、千户长、万户长的土地上。被征服国家的农民,除担负赋税徭役外,必要时也须服兵役。这种封建依附关系在成吉思汗统治时期开始确立,到窝阔台和蒙哥时又有显著的发展。
蒙古在侵略战争中俘获大批俘虏,往往把其中的工匠送到后方。成吉思汗攻金时,曾掳去很多汉族工匠,给蒙古制造火炮。攻破撒马尔罕后,又掠取工匠三万名,分赏贵族。还有很多俘虏用于艰苦笨重的劳动,或令其作战,实际变成了奴隶。蒙古社会虽然还保有很多原始公社制和奴隶制的残余,但封建制已占主导地位。”那颜贵族成为强有力的军事封建主阶级,自由牧民沦为牧奴,普通战士隶属于长官,被征服地区的农民则在新的统治下遭受各种封建剥削。
东西交通与蒙古统治的分裂蒙哥死后,其弟忽必烈自立为大汗(1260-1294年),1271年改国号称元。1279年,忽必烈灭南宋。以后侵略日本、越南、缅甸、爪哇,遭到强烈的反抗。
蒙古在各地建立完善的驿站制度。在中亚、西亚和俄罗斯等地所建各汗国,也都注意保护商道。一千多年来时断时续的东西海陆交通,这时更畅通无阻。陆路北穿南俄,南贯伊朗,海道则以波斯湾上的忽鲁谟斯为枢纽,从中国直到西欧,东西方商使往来不绝。和林与大都等大城外商群集,货物云屯。和林有从巴黎和俄罗斯来的金器匠,朝廷中有不少来自中亚、西亚和欧洲的人。威尼斯人马可波罗(1254-1324年)曾长期留居中国,在忽必烈时,受任中央和地方官职。马可波罗《游记》是中西交通史上的重要文献,对欧洲人的东航也起了促进作用。
东西文化交流也有进展。中国的罗盘、火药、印刷术等都在这一时期辗转传入欧洲,产生巨大影响。蒙古对宗教采取宽容政策,罗马教廷曾屡次遣人东来向大汗传教。1246年,普朗卡庇尼第一次奉派东来,因当时大汗贵由倾向景教,未获结果。1252年,法兰西王路易九世派罗布鲁克东来。14世纪初,教皇又屡派教士来中国,建立教堂及修道院,传布基督教。
成吉思汗生时曾把领土分封四子,以后随着征服地区的扩大,形成四个后王封地,亦称汗国,即窝阔台(蒙古迤西一带)、察合台(中亚、中国的新疆)、伊儿(西亚)和钦察(南俄、西伯利亚西南部)。窝阔台封地在14世纪初并入察合台封地。自13世纪60年代以后,各后王封地虽在名义上服属于大汗,实则只是形式上接受册封,各自成为独立的政权,不受大汗控制。蒙古统治者灭金及南宋后,逐渐汉化;察合台与伊儿两封地的统治者则日益同化于突厥人和波斯人。察合台、伊儿、饮察三封地的蒙古人信奉伊斯兰教,元朝的蒙古人则崇尚喇嘛教。疆域广大的帝国是依靠军事征服形成的,被征服地区人民不断反抗,又无共同经济基础,不可能形成巩固的集中的统治。各大汗国成立后,宗教、文化以及社会风习等都相去日远,于是日趋分裂,政治上的关系也日益疏远了。
伊儿汗国伊儿汗国以伊朗为中心,其封建主阶级包括游牧的军事封建贵族(蒙古人、突厥人、库尔德人)和当地的教俗封建地主。汗国初期,蒙古和突厥军事贵族在国家政治中占统治地位。蒙古贵族残酷剥削伊朗农民,租赋往往达收获物80%以上,同样的捐税一年要征收几次。不堪赋税压迫的农民,大批离乡逃亡,农村经济大为衰落。哈马丹附近在13世纪初有六百六十个村庄,到1340年只剩二百多个;伊斯费拉因附近的村庄由四百多减到五十;比哈克附近的由三百多减到四十。城市也受到影响,伊朗和邻近各国的许多城市都变成乡村。商业凋敝的结果,实物地租逐渐占优势。劳役地租在中亚和西亚各国本不流行,到蒙古统治时期,又发生农民被束缚于土地的现象。
封建地租的增长,农奴式的奴役,侵略者的专横和压迫,引起不断的农民起义。1265年,在法尔斯爆发塞列法丁领导的起义,但被蒙古汗政府镇压。1291年,伊朗的游牧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世界通史中古时期》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