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二十三章 十到十五世纪的朝鲜和日本(3/6)
,不避牺牲,奋勇抗敌。1258年,崔氏政权被推翻,国王投降。1270年,王室由江华岛迁回开城,拆毁了岛上城墙,以示不再抗元。但江华戍军“三别抄”沿海南下,到珍岛据险抵抗,控制西南部,并向忠清道扩展。南部农民纷纷响应,向珍岛结集。开城奴隶也掀起暴动,响应起义军。三别抄打击元军和投敌的两班,阻挠元军利用沿海造船进军日本的计划。1272年,珍岛被元军与高丽政府军攻陷,起义军转移济州岛继续抵抗。
高丽国王投降后,元朝在开城设置征东行省,由达鲁花赤监督国政。国王娶元公主为后;送王子到燕京为质,王死始回国即位。元朝不但每年向高丽征贡,并以高丽为侵略日本的根据地,强征兵员、工匠、军粮、船只。两次侵日战争使高丽民穷财尽。统治阶级苟全自保,每年搜罗财富、民女乃至鹰鹞,以取媚于元。王室贵族和蒙古通婚,模仿蒙古语言服饰。他们把民族利益完全置之于度外。
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趋尖锐之时,高丽沿海州郡又常受倭寇侵扰,连开城都受到威胁。1376年,西南海岸的农村和渔港受祸尤重,变为废墟。在此期间,中国农民大起义已于1368年推翻元朝的统治,有利于高丽获得独立。但国王辛祸和宰相崔莹仍然依附元朝的残余势力,排斥和迫害亲明派。1387年,明太祖决定收复铁岭以北和以东原属元朝的辖地,崔莹拒绝归还铁岭,并命都统使李成桂进攻辽东。李成桂反对出兵,未被采纳。高丽军渡鸭绿江,驻屯威化岛,因水涨行军困难,士兵厌战,撤退回国。1388年,李成桂发动政变,废辛祸,放逐崔莹。后拥立恭让王,自掌军权。1392年,李成桂又废国王自立,迁都汉城,改国号为朝鲜。高丽王朝灭亡。
高丽王朝时期的文化高丽时期的文化有很大成就。显宗时(1010-1031年),开雕大藏经印板,由僧人义天主持,先后费了六十年的时间才告完成,共刻经一千零四十部,四千七百四十卷。陶瓷业也很发达,青瓷白瓷都很精巧秀丽。13世纪前期,朝鲜人民在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创造了金属活字,比欧洲古登堡使用活字印刷要早二百年。金属活字的使用不仅对朝鲜文化学术发展起了很大作用,而且是世界印刷史上重要的首创。
10世纪的崔彦为、崔光胤父子,12世纪的金富轼兄弟,14世纪的李齐贤、李穑等人,都是著名的文学家。金富轼所著《三国史记》五十卷,是现存有关朝鲜三国时代唯一的史书。13世纪僧一然的《三国遗事》,是研究朝鲜古代语言文学和历史的重要资料。
第二节;謙仓、室町幕府统治下的日本
謙仓幕府的建立与謙仓时期的社会经济源赖朝摧毁平氏势力夺取政权的第二年(1186),在镰仓建立幕府。1192年,又从京都朝廷取得征夷大将军称号,成为日本的实际统治者。从这时起,直到德川幕府灭亡,将近七百年间,军事贵族的独裁政权支配着日本。这个政权的社会基础是武士地主阶级。武士与源氏结为主臣关系,称“御家人”制度。幕府承认家臣祖传土地的所有权,武士则承认为将军的从属。幕府又对有功者赐予官职和土地,武士对幕府担负交纳贡物和服兵役的义务。
幕府设政所掌行政,侍所掌军事,向注所掌司法,重要官职都由御家人充任。京都有幕府亲信监视朝廷,各地有御家人担任国的“守护”,帮助国司掌管军务。还有幕府所派“地头”,代替庄官管理庄园,为幕府征纳每段五升的“兵粮米”。这样,政治、军事、财政等实权都集中于幕府。武士往往为幕府收夺贵族的年贡,蚕食贵族土地,公家的经济地位逐渐衰落,地方武士的封建势力日益形成。
1199年源赖朝死,幕府实权转入北条时政之手。1219年,将军 御源实朝死后无嗣,时政子义时迎立源氏远亲年才三岁的藤原赖经为将军。从此北条氏世代奉藤原氏或皇族为傀儡将军,以执权名义操纵幕府。北条氏加强守护地头的势力,打击贵族,获得武士的拥护。1221年(承久3年),后鸟羽上皇讨伐北条氏失败。北条义时攻陷京都,流放三个上皇,另立天皇。倾向朝廷的公卿武士一律处死或流放,没收三十七国贵族武士的庄园达三千余所,赏赐有功将士。从此北条氏控制全国大部土地,确立了幕府对朝廷的绝对优势。
北条义时之子泰时当政时(1225-1241年),幕府为进一步巩固武家统治,根据武家的习惯和先例,于1232年(贞永元年)颁布武家法典《贞永式目》。法典首先将幕府的土地制度以及守护、地头的职权合法化,又订立各项制度以巩固和加强幕府与御家人之间的主从关系,成为此后武士遵守的规则。
谦仓幕府统治下的土地所有关系极为复杂。根据《贞永式目》,土地分为:一、领地,即幕府承认或转给武士的采地;二、寺社领;
三、公田,即朝廷贵族、国司的所有地;四、间田,即免租赋或不种植的土地,多数是村落公有地。由于武家权势加强,国司权力衰落,原为国有地的公田事实上已渐绝迹,贵族的庄园也大部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世界通史中古时期》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