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55章 回到庆阳县城(1/1)
“不知道孙夫人在不在渭城,我们想去拜访。”爷爷问道。
“您先坐着吃饭,看还需要什么,我让小二送上来。我下午就差人去孙夫人家,看看孙夫人在不在。”
不到一顿饭的功夫,掌柜的上来回复,孙夫人这一年都不在渭城,不知道在何方。
孙小雅三人和掌柜的告辞。
三哥的学业事情已经安排好了。他们没有在渭城停留,家里什么东西都不缺,所以没有耽误时间,快马回到了庆阳县的家里。
马上开春了,地里的庄稼是一时都不能耽误的,差一天误一季的收获。
回来后的第二天,张爷爷和张福来到了东湾村。
张家现在已经是当地的富裕户了。在南阳镇给三个儿子都买了一院子房,把家里的三勇,四勇和五勇都送到了镇上的学堂上学。
晒酱费人费力,张爷爷是很智慧的人,绝不雇佣短工,害怕别人在晒酱搅拌过程中使坏,也害怕有人偷偷的学。所以把家里的院子墙垒的高高的,还养了一只狗看家护院。做酱只能是家里的人,所以目前只能放40只大酱缸。
每年晒出来的酱油,销售是孙晓雅家做的。“醉仙楼”和“宝兴阁”的掌柜的只认孙小雅。出了酱油后的酱料,孙小雅的伯父和爹爹用小缸分别运到东湾村和庆阳县的泡馍馆,再炒制辣椒酱。
孙小雅没有把辣椒酱和面酱的制作方法给张家,由伯母和她娘来做。这个酱牵扯到泡馍馆和火锅店的生意,孙小雅不敢给别人。
面酱在每年的7、8月份做,孙小雅在上世的老家叫黄酱。用花椒叶煮水烫白面,烙成烫面饼,八成熟,切成条上笼蒸熟,放进铺着艾蒿的笼里,放到大太阳下晒。8天左右就成。
孙小雅家的辣椒酱和面酱,首先让南阳镇里两家烧制坛子的作坊富裕起来了。因为她们家每年光是大小坛子就需要2000只左右,然后就是农家户种植的大蒜和生姜,过去只是作为调料品用,孙小雅家炒辣椒酱和腌糖蒜,需用的量大,农户一看能换钱,就把家里的菜地和边边角角的地都种上了蒜和生姜。
孙小雅很是感叹如今农家人的良善,因为送来的生姜,都是洗的干干净净,蒜全部是个头大的,蒜把剪的短短的,不像现代的超市,一头蒜,蒜把占三成的分量。
每年收大蒜的季节,看着来卖大蒜的人拿着很少的铜钱,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离开,孙小雅都会在心里怀念华国的妈妈和弟弟一家人,也特别感谢让华国人民吃饱穿暖的我们伟大的党。
张爷爷家里有40口酱缸晒酱,分酱油利润的3成。每年近乎1000两银子的收入。由于每年都留10缸陈酱油下来,超三年的酱油也越来越多,这些精品酱油,价格是一年晒出的酱油3-5倍,孙小雅把这些口感更好的精品酱油,全部让秦飞跃卖到京城的富贵人家和高档的酒楼了。
张爷爷是一个懂得感恩并且不贪婪的人,家里的人也教的很好。一家人对现在的生活很知足。每年开春,张家人都会来东湾村给孙小雅家帮忙地里的活。冬季会雷打不动的送来过冬的柴火。
东湾村的坡地,路上面的地已经全部种了花椒树,路下面的地每年都种红薯、土豆和大面积的辣椒。
如今,红薯和土豆因为产量高,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大量种植,所以街上随处都可以买到,价格也便宜。
孙小雅和赵管事家在庆阳县合作的粉条作坊,由于生意好。最后,赵县丞和张铺头也来找孙小雅,于是,张铺头和他弟弟在南阳镇开了粉条作坊,赵县丞在合阳县开了粉条作坊。生意都不错。
不想错过《重生,只为修功德》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