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言情 > 寒门功名路 > 第64章 院试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64章 院试(1/2)

目录
好书推荐:

这次的题目是两文一诗,即两篇杂文,一首试帖诗。

第一题是:若保赤子。

这句话出自《孟子.藤文公》。

“夷子曰:儒者之道,古之人‘若保赤子’,此言何谓也?之则以为爱无差等,施由亲始。

徐子以告孟子。

孟子曰:夫夷子信以为人之亲其兄之子为若亲其邻之赤子乎?彼有取尔也……”

意思是说,夷子问孟子,古代地方奉行儒家之道,说什么对待百姓就该如对待初生的婴儿一样。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其实夷子在问话的同时便已给出了答案,即“爱无差等,施由亲始。”也就是说,仁爱是不该分三六九等,应该从自己的亲人开始实施。

孟子后头那段话便是批评了夷子的主张,所以后者的意见当然不能赞同。可若是直接顺着孟子的意思再重复一遍,也定会被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主见而被黜落。

苏惟生前世自底层挣扎为人上人,今生又在底层见惯疾苦,本朝平民日子还算好过,冻死饿死的人少了许多,却也不是从未见过听过。

因此对于“三六九等”和“仁爱”的话题,他实在也有一肚子话说,根本不必搜肠刮肚地思索。

因此脑中略略一过,便提笔在稿纸上写下第一句话,

“根本而不以矣,惟恃贤者之仁也。”

以这句话破全题要义——天生万物自有其规律,这是世界存在的根本和唯一。如今有人不顾这种根本,不过是仗着贤者的仁心罢了。

接着又用一句,“夫仁者,贤之根本,知无用而始可与言用矣”来承题,借古时贤人的箴言强化自己的观点。

这种写法其实是前朝庆隆帝他爹在位时便时兴起来的八股文,专为科考之用。当时众多文臣皆称之为“制艺”,以为此种写作形式最为公平,也最能考察学子智力。

太祖建国之后曾致力于改变这种现象,认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出自顾炎武)

但新的朝代是建立了,旧时的文风文习早已深入文人骨髓,太祖在位不过三十年,如何能轻易改变旧习?

太宗继位七八年后,在科考中作八股文的士子便有如过江之鲫,势头再也无法遏制。

其实照苏惟生看来,太宗也并不想遏制,不过做做样子便顺势而为了。

至于原因嘛,当年他在御前伺候时也听庆隆帝提过一嘴——“天下读书人若只顾研读经书,钻研八股之要义,自然不会再有闲情关注朕的私事!”

苏惟生从前只做帝王耳目时不知,如今却渐渐明白,不过是上位者怕了有识之士的口诛笔伐,防文人之口甚于防川,只想培养一批又一批只忠于皇家的臣子罢了。

尤其,据说这一形式的文章作法能最大程度地排除世家大族于科考经验上对子弟的深远影响,从而保证科举的公平性,为皇权反制经学世家对朝政的把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举凡做皇帝的,能不喜欢吗?

杭知府指点他们文章时,早便提过这位贺学政出身贫寒,科举之路也不太顺遂,是本朝八股文最坚定的拥护者。

因此那段日子在博阳府,杭知府要求他们作的全是八股文,为的就是投主考官所好。

其实苏正文之前也不是没教过……那个啥,毕竟水平有限,所以苏茂谦几个都只学了个皮毛,在杭知府手上才有了明显进益。

苏惟生就不说了,嫩壳老心,当年在御前不知看过多少前十名贡士的文章,对其中的门道大致是心中有数的,缺的只是实际写作罢了。

所以他们几个早就决定了,这次院试中所有的经义题都要用八股文的形式来写。

“照我说,用这种方式写文章更简单才对!”苏惟生暗道。

格式都是分明的,承题之后便是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最后是束股。对他这种深受前朝荼毒的半个书生,无异于如鱼得水。

因此按这个步骤,他写得愈发顺畅。

对面的于大志磕磕绊绊地想出几句记在稿纸上就再也写不下去,那目光不知怎的就落在了苏惟生身上。

却见对面那小孩儿正伏案疾书,虽看不清纸上的文字,也能瞥见雪白的纸张上已是洋洋洒洒的一大篇,脸色顿时就黑了——这小子脑袋是怎么长的!

心思一乱,刚刚才有的一点头绪又无论如何也想不起来了,憋得满头大汗。

整整一个上午,过了午时于大志都没能再写出一个字,因此看向苏惟生的眼光也愈发不善。

其实这也是难免的。

你说你一个考生,不把心思放在自己的文章上,只动不动就往对面瞟,看人家写得越多,他就越急,越急脑子就越转不动,写得出来才怪了!

八股文说起来简单,但作完一篇再加上仔细检查了几遍,也用了大半天时间。

此时刚过未时三刻,大部分人都吃过饭挨个去了一趟茅厕。

至于苏.脑子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寒门功名路》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书页 目录
阅读推荐: 宿命之环 帝国之刃 今天开始当城主 诸天窃贼 长生修仙:我能用族人的气血加点 大奥术师她今天赚钱了吗 这本小说很健康 我在星际炼丹封神 人道大圣 斗破:家祖玄帝萧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