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五章 济世堂(1/3)
以周管家的境界自是早就听到了自家少爷说了什么,见少爷不对劲赶忙凑上去。
“少爷,静心!”
感觉脑中刺痛的感觉依旧挥之不去,李飞连忙按周管家吩咐的,合上双眼,静心凝气。
这种场面周管家自是见过的。
还是他中年的时候曾在各国游走。那时七国尚未统一,诸子百家在各国周游,时常发生为了争夺正统而相互间唇枪舌战的场面。
他一介武夫只以为文人对骂言语具是文绉绉的,没有几句听得懂。身边的那些围观武夫亦是有同样的感慨。
“哎,你瞅瞅这一个个的,说的那叫什么话?学又学不会,听又听不懂”
“可不是嘛,老夫听得都想去茅房了,真是憋的慌,直接干一架不就完事了。”
“听来听去都子曰子曰,他曰了半天都曰了个啥?”
围观的群众议论纷纷,一书生模样的男子在围观众人中吸引住了大家的目光。“诸位有所不知,我辈读书人习的是文气一道。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
没等书生把话说完,围观的武夫一个个都开始不耐烦了起来。
“你你你等会儿,你这君子雨大雨小半天,这也没见下雨啊。”
“就是就是,你说还能把天说破不成。”
“诸位,君子是哪位?老夫只听过孔子,据说这位老人家身长九尺,孔武有力,下头还有七十二堂主、三千徒弟。”
“啊,对对付,老夫也听过,那家伙腰间宝剑都长三尺六寸,好不吓人。”
周围人群议论纷纷,书生听在耳里气得脸色涨红。孔圣在读书人心中的地位很高,但眼前这些人所言也皆为事实。
正是孔圣的庞大身躯使得许多人都误以为孔圣是一介武夫,更有孔圣到各国周游,所在国君无不出城相迎,由此可见孔圣修为只怕已经到了武圣巅峰之类的传闻。
“尔等!尔等匹夫!岂不知,不知而自以为知,百祸之宗耶?”
见书生一副气急败坏的模样,引得周围人群一阵哄笑。
“什么知不知的,你这是求雨不成又改行织布做女红了?别说,还挺适合你们这些娘叽叽的读书人。”
一位文武双修的年轻人见场面要控制不住了,赶忙上前打圆场。
“诸位,方才这位仁兄所言讲的是世人不知道却自以为自己知道,祸端之首。孔夫子虽体型高大,但确实是文人大家。”
只见周管家前面的一位壮汉挠了挠头,似是突然想起了什么,张口说道:“俺,俺好像听过,什么知知知,不知不知的。”
壮汉旁边一位有些低矮的小个子嗤笑了一声。
“嗤,牛五你就别显摆了,那叫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话音未落,小个子似是被抽走全身气力,两眼一白作势要晕倒。周管家也是眼疾手快上前搀扶住。
众人的目光一下子汇聚过来,那位气急的书生也是一下子反应过来,顿时脸色一变,与为他开解的年轻人一同上前察看小个子的情况。
“无碍,此人已迈入文气二品引文境,不过是体内文气不足,加之场中受教化人众较多,一时间灵台文气匮乏所致。”
书生面带欣慰地向众人解释道。众人虽不解,只觉以后不可妄议圣人言论。
周管家当时虽不解,后来见识多了,也知道其中缘由。
文道一途讲究的是知理知义,传道授业,由此积攒文气。而其中传道授业,受众越多,越有利于提高自身修为。孔圣孟圣正是诲人无数,所受之学恵及天下,利在千秋,因而能达到文圣境界。
但要为人师,就要通过阅读和感悟积累文气,然后取精华弃糟粕,方能自成一家,开书立派。如此在阅读积累文气和教学消耗文气反复打磨,使得对天地至理有更深的体会从而破境。
自家少爷眼前的情况明显就是文气不足,无法催动圣人真言。还好少爷本身对圣人言的感悟不深,加上周围就他一人听到,不然一瞬间抽空文气,灵台枯竭,怕不是一辈子成为痴傻儿。
想到这里,周管家也是惊出一身冷汗。
李飞面色有些发白,几乎有些使不上气力,能勉强站住已是不易。周管家连忙搀扶眼前少年去往距离自己最近的医馆。
整个咸阳城周管家已是了如指掌,随即进入了城西一家大医馆。此间医馆便是医家弟子所开,在城西内是规模最大的一家医馆。
济世堂……好熟悉的感觉……
还没来得及多回忆,李飞又能感受到脑中传来的刺痛感,心下打定暂时不做思考,只待静心养神。
济世堂是医家在城西的招牌,城东则为妙春堂。
正因城西多为百姓,所以行的是济世救民之道,收取的诊金也自是极低。
而城东多为富贵人家,尤其在乎身家性命,就是小灾小病也要祈求苍天保佑,故取名妙春,意在妙手回春,正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大秦仙婿》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