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6章 两小无猜喜结良缘(1/2)
没过几天,布库吉酋长的山寨里装扮一新,里里外外到处按照土著人的婚礼仪式精心布置,人人换上节日的彩装,鼓乐齐鸣,热闹异常。原来是山寨里布库吉酋长正在为胡文雄和伊莎贝拉举行婚礼,同时也是举寨欢庆顺利。胡文雄见布库吉酋长把婚礼搞得如此隆重浩大,心情非常激动。
只见伊莎贝拉穿着绣花衣裙,戴着土著头饰,打扮得光彩艳丽,分外动人。她还用红赭石、奶油脂、香草和树脂合成的一种香料,并亲手把香料涂在自己身上,参加婚礼的人们老远就能闻到这种奇异的香味。色彩鲜明的赭石红,象征着新娘婚后有极强的生命力和生育能力。随后在众人的簇拥下跨过饰满鲜花的台阶,象征跨进人生的新阶段。
在布库吉酋长的带领下,洪起铭等人来到胡文雄和伊莎贝拉的新房,新房是用泥巴和甘蔗杆盖成,象征着甜蜜的生活。门前燃着两堆火,新郎胡文雄被要求脱去了上衣,跪在第一火堆旁,然后腾身趴在火堆上,新娘也脱下拖鞋,被拉着从新郎的背上晃晃悠悠的踩过去,众人一边欢呼着一边舞蹈着。这种形式是当地土著人的婚俗,表示丈夫对妻子的尊重。接着众人簇拥着新郎新娘围着新房跑圈。其间,山寨里的女人们还会给予新娘一些新婚的建议,比如:怎样持家,怎样忠于丈夫,要勤劳温顺等。这些建议都传递着一个重要的信息:妇女是家庭的中心,她的责任在于使全家和睦相处。
接着是婚宴,众人纷纷入席。男女老少所有人都兴高采烈,一边大口撕咬着呀嘛唒嘛,一边喝着山寨自酿的马蜂酒,也有人喝着清香的水果酒,尽情享受着这一双喜临门的大好时光。
吃饱喝足之后,跳舞狂欢正式开始了。随着震耳的锣鼓伴奏下,非洲土著人擅长的各种舞蹈就开始上演了。穿着传统土著服饰的嫫嫫们,打扮艳丽的年轻姑娘们和热情奔放的小伙子们都开始一展他们的舞姿,充满热情和活力。他们围着篝火堆,有的独舞,有手拉手的集体舞,还有极其暧昧热辣的贴身热舞。有时候还边舞边唱着土著传统的歌曲,还不时发出很奇怪好像很原始的表示高兴和庆祝的叫声,欢快的节奏,让每一个人都不由自主的舞动起来,整个山寨顿时成为一片欢乐的海洋。
洪起铭平生是第一次看到土著人的婚礼,充满浓郁的异域风情,不知不觉之中也被这种欢快热烈的气氛所感染,对着布库吉酋长别有感慨的说道:“想不到你们土著的婚礼如此热闹,如此隆重,跟我们中原的婚礼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布库吉酋长饶有兴趣的问道:“那么洪大人不妨给我也讲讲中原的婚礼是怎么样子的?”
洪起铭就对布库吉酋长详细的描绘了在江南一带中原人婚礼的全过程:
要说这婚礼,首先就要从媒人说起。当男女双方准备谈婚论嫁的时候,不论是否是自由恋爱,都要找媒人,意思是说这个婚姻是三媒六证的,不是私下定的。媒人还被称为“红娘”。 媒人在从古至今的婚礼中是一个重要角色。在男女两家对婚事取得基本一致的意见之后,他要引导男方去相亲,代双方送换庚贴,带领男方送彩礼订婚,还要带上两个由男方选定的准备举行婚礼的日期,两个日子一般错开半个月左右,由女方选择一个成亲吉日,选择的时候要避开新娘的姨妈期,因为婚礼如果在新娘的小日子里不是很好,一个是新娘不能劳累,另也因为如果是这个时候举行婚礼,新娘为红人,不吉利的。婚礼那天,媒人引导男方接亲,协办拜堂成亲事宜,一直到“新人进了房”,才把“媒人抛过墙”。媒说得好,双方都满意,以后常来常往,成为故旧;媒若说得不好,双方不满意,往往会归咎于媒人,从此视为路人。说成一桩媒,媒人可以得到一些钱财,称之为“谢媒礼”。这笔钱一般由男方支付(如果是男到女家,则由女方支付),在成亲的前一天,连同送给媒人的鸡、肘子、鞋袜、布料一起送到媒人家。媒人第二天一定要去引导接亲,称之为“圆媒”或“启媒”。谢媒钱的多少,视主家经济状况自行决定,但无论多少,均需用红纸封好,称为“红包”或“包封”。红包上习惯写上“包封签子”。
婚礼的前一天下午,男方要到女方去搬女方的陪嫁,俗称:盘嫁妆。男方要带上:两只活鸭子,(男方在回去的时候带走一只,双方都要把鸭子养起来,一直养到它们老死为止,如果不方便养了,则送别人吃,自家人万万不能杀了吃,否则不利)万年青两簇,吉星草两簇(男女双方分别栽种下,长势越旺盛就象征婚姻越美满),鲢鱼两条(男方再带回一条,煮好后不吃,象征喜庆有余),猪后腿一只,女方把猪脚切下由男方带回,用红纸包好,用红线栓在新房门口(猪后腿又被称为元宝腿,寓意吉利)。
以前女方陪嫁的东西都是放在箱子里的,一般用樟木箱子。在搬到男方家的时候,有个习惯就是当着众乡邻的面打开箱子,让乡里乡亲欣赏女方的陪嫁。女方的陪嫁一般以新房内的陈设和床上用品为主(被子、睡袍)等等,这些没有具体规定。女方陪嫁的马桶里面放7个红鸡蛋和一些桂圆红枣花生,鸡蛋被称为子孙蛋,意思是小两口早生贵子。搬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宝船》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