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7章 罗浮(1/2)
——“师兄说的话为什么不全告诉他?”
——“即便不说,祂也能赢,吾需要祂使用更多的底牌。”
——“呵,那你和归一教又有什么区别?”
——“区别就是他们希望祂在旱魃开始荼毒百姓后再出现,吾希望祂能在那之前,汝兄也是这样想的。另外,吾并不想被归一教众如此谴责。”
——“我说不过你,但是为什么,他消耗的越少,大唐的底牌不就越足吗?”
——“那未必是好事,大唐立国已四百年,自梁灭唐复后之后的百余年间,已经换了近十位皇帝,他们的共同点就是都害怕祂;真正的天子自当不惧任何人,只要祂还活着,大唐就没有真正的天子。”
——“这么说,这是陛下授意的?你们并不信任他?”
——“不,吾和祂是朋友,君子不应相互猜疑,我不信任的是未来的祂。”
——“什么意思?他会背叛大唐?”
——“或许,吾不确定,祂已经活了太久了,你并不明白祂是什么。”
——“他不是仙人吗?”
“喂,神呢?”
“你不愿意说就别提啊!”
。。。。。。
“人为万物之灵长,这世间山精野怪得洞天福地,修炼数十年不过堪堪开启灵智;而人在闹市之间,咿呀学语数载便可通文字,晓人理,人得天地之气运,亦因此入天地之囚笼,我辈修道之人,自当对天地抱敬畏之心,不昧因果,不落凡俗。”罗浮山脚下一个白发苍苍、仙风道骨的道人正为前来求道的俗家弟子讲道,在那些弟子之外,还有许多附近的农人、闲汉一齐来凑热闹,道人不必在乎,自顾自地说着。
这时,一个书生打扮的青年人举起手来,那道人对他点一点头,书生起身鞠躬行礼,提问道,“先生,您说人是万物之灵长,可我听说山间野怪不用学习道理,仅仅吐纳日月之精华,便可延寿数十年甚至数百年;而人的阳寿长于大部分山精野怪,为何一生求道,也不免往往困顿于数十年光阴?”
道人轻抚他过腰的长须,哈哈笑了起来,“这问题问的极好,千百年来无数人求仙问道,亦无法参透长生之理;我自幼修道,穷极道理已有六十余年,不敢说悟透,接下来便说些浅薄见识,各位权且听个笑话。”
“贫道以为以道求长生,靠的是一颗赤子之心,山精野怪自幼捕杀弱小,饥饿时甚至同类相食,却从不觉有错,它们不过是服从它们的道而活,便是得了道修了百年化作人形,其心智往往不过于人之幼儿少年;他们并非不知有道,而是从未质疑自己的道,以至于深以为此即万物之理,以至不觉其应称为道。”
“而人截然不同,幼儿呱呱落地,不知礼义廉耻,饥饿便哭闹着要食母乳,便是母亲疼得发抖也不在意。等大了些,知道礼义廉耻,例如孔融让梨传唱千年;等再大些,入了道门,又为自己添上许多限制,有人不嫁不娶,有人不食荤腥,为求道而求道,反倒失了赤子之心,庄子言,顺其自然,其实是最难的事。”道人扶着长须慢慢悠悠地说道。
“呵,那按照道长的说法,人丢掉自己的礼义廉耻,像个禽兽一样只想着果腹,难不成才是大道吗?”另一个身材雄壮些的青年不屑道。
那道长不仅不生气,反而更加高兴,“问得好,我就等着你们这么问。如果说人要顺其自然,就不能抵触自己的天性,那上天赐予人语言和思考的能力,让人与禽兽做出分别,组成群落乃至国家,这是否也算是天性呢?如果刻意的抛弃这些人的特点,放下尊严,与飞禽走兽看齐,这是否也是一种违逆自然呢?”
“所以说人作为万物之灵,是万物中最为特别的,我们因智慧而思考,也因智慧而迷茫,在兽性与人性之中寻找一个度,这个度就是我们应该遵循的道,每个人找到的度不同,他们的道自然也就不同。”
“邪修追求兽性,又放不下名利,最终祸国殃民;天竺的佛修追求神性,用苦修湮灭兽性,最终磨灭斗志。贫道在这罗浮山误道六十年,还没能确定自己的道,我自然也无法让你们一步登天,但我希望我的教导能让你们踏出那一步,寻找自己的道。”
“福生无量天尊。”话毕,那老道行个道礼,转身往罗浮山上走去,身后的年轻学生们恍然大悟,统一朝他鞠躬致意。
而十九此时,一身农汉打扮混在那些站在一旁听道的农人中间。
这番论道也使他感触颇多,在他的那个时代,灵气充沛,人们寻找能最大效率天地灵气的道,以肉身修行的效率来决定自己的道;而如今,天地灵气几近枯竭,道术大多失传,但道学却没有,现在的人们不再是用肉身体悟,而是在用自己的灵魂思考自己的道。
“正是因为没有灵气,没有办法观测天地的道,人们反而寻找出自己的道吗?”他又想起了那蛊术,这世界确实变成了他所不了解的样子,他想要更加了解这个世界,希望时间还够。
两刻钟后,那老道安然走在路上,却不是上山的路,随着时间一点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人间何典》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