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48章 拒撤看桌有深意(1/2)
纵观咸丰帝的执政史,有三个人对他帮助很大,可谓是三个阶段的三个关键人物。
第一个,就是从小教授他学识,辅佐他称帝,以及他继位之初帮助他理政的老师杜受田。杜受田对咸丰帝的帮助,确实是不可替代的,可是就这么一个关键人物,却在咸丰帝二年的时候去世了,咸丰帝也就没了主心骨。
第二个,就是咸丰帝的皇兄,道光帝的皇六子弈訢。虽然这位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但二人是一个母亲养大的,在毫无利益顾忌的年龄,二人感情也很亲密。但为了争夺皇位,咸丰帝一直怀恨在心,生怕这个比自己有政治头脑,比自己有理政手段的皇兄推翻了自己。可就是这样一个主要威胁人物,咸丰帝硬是离不开人家。每逢危急时刻,咸丰帝都会想到自己的皇兄。其实并不是血缘关系,而是朝中无人可用,只能依靠皇兄。可这个皇兄的确是个值得信赖的人,每次危机都会推上前的弈訢都能把事情办的漂漂亮亮。
这或许对弈訢来说,是个俘获众心得绝佳机会,但弈訢并没有这样想,或许是咸丰帝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狭隘表现。
这第三个人,最后一个出场,说明是重要人物。
这个人,名字叫做肃顺。这个人是满洲镶蓝旗人。
论身世,肃顺绝不简单。可谓正经皇室子弟,他是郑献亲王济尔哈朗七世孙,郑慎亲王乌尔恭阿子。
在咸丰帝执政期间,曾经任过内阁学士、护军统领、銮仪使、工部、礼部、户部侍郎等多个职务。
1857年,也就是咸丰七年,肃顺升左都御史,理藩院尚书、礼部尚书。
咸丰十年,英法联军犯京,随咸帝“北狩”,授御前大臣、内务府大臣,以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署领侍卫内大臣,统领行在一切事务。
尤其要提到的是,1861年7月,咸丰帝病危,召肃顺等受顾命,史称“顾命八大臣”。
肃顺可谓是咸丰帝的心腹,从这一系列的升迁,可以看出肃顺绝非一般人。
肃顺,这个人刚正不阿,一身正气,但缺点就是喜好专行,后期也是缺乏经验,被慈禧太后算计。
我们这里要讲的是一件可笑又可思的事,特别是有理政之鉴。
1860年,京城,秋。寒风瑟瑟,静夜凄凄,残月孤星,黯然伤神。整个北京城,寂静的吓人,一片衰败景象很符合咸丰帝此时的心情。
那时,英法联军在占领天津大沽口炮台后,长驱直入,兵临北京。此时,毫无外交经验的咸丰帝被吓得魂飞魄散,在肃顺等人挟持之下,仓皇逃奔热河行宫。
热河行宫位于承德以北,既是清王朝皇室夏日避暑的好地方,也是治朝理政的地方。
这个热河行宫,是由皇帝宫室、皇家园林和宏伟壮观、不同风格的寺庙组成,创造了中国的多样统一的寺庙建筑格局。那里群山环抱,背山面湖,草木葱郁,气候宜人,可谓人间仙境。
咸丰帝谈到热河行宫后,久日紧张的神经算是有所缓解。此时的皇帝爷,只是关心自己的生死存亡,也无暇顾及,甚是说无精力顾及京城状况和百姓生死。
咸丰帝在热河行宫,住在避暑山庄的正殿烟波致爽殿。因为这个地方离京师很远,也没有那么多的言官监督,咸丰帝身边的辅臣肃顺等人也就有恃无恐,一意逢迎咸丰帝,整日变换花样,来尽量满足咸丰帝的穷奢极欲。
最值得一提的是,每当宫中吃饭的时候,除了御食之外,还必须要多准备一桌。这一桌可谓是上等酒宴,当时号称为“看桌”。
偶尔开荤,奢侈一回,实属理解。可每日如此浪费,实属不该。
咸丰皇后钮枯禄氏平时勤俭惯了,看到这样奢侈,真是不忍看下去。
“皇上,如今朝廷财政赤字,国家多灾多难,百姓民不聊生,现在还不知道现状如何。我皇室目前处于此颠沛之中,何必如此铺张。皇上,臣妾请求撤销看桌,这样最起码能够节省开支,也表明皇帝简朴之风。"
咸丰帝,这个人虽在继位之初,心中有鸿鹄大志,可现实让他毫无斗志可言,终日沉迷酒色,无心理政。
对于皇后的谏言,虽然自己很不乐意,但是一向听从皇后谏言的咸丰帝口头答应,以示尊重。
“皇后所言极是,所言极是,至于怎么处理,我现在还没有确定主意,等我和肃老六商量商量,”
肃老六,就是我们提到的肃顺。在家排行老六,也就叫惯了肃老六。
“爱卿,前日皇后觉得看桌实属浪费,建议撤去,你意向如何?”咸丰帝询问肃顺的意见,其实他也想不出什么好的理由,留下那个看桌,
肃顺一听,连想都没想,就回答说:“皇上,看桌千万不可撤。哪怕把御食桌撤了也不能撤那个。”
“这是为何道理?”习惯了听别人意见的咸丰帝,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肃顺解释道:“现在国家处于危难之中,天下并不太平,百姓民不聊生,毫无定心之念。因此,我们要稳定军心民心,皇上作为大清的最高统治者,必须给大家显示出圣上稳心镇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晚清风云的三位悲情皇帝》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