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51章 代批奏折安后事(1/2)
咸丰帝来到热河行宫已经有些日子了,可虚弱的身子一直没有恢复,呕血的毛病还时常出现。
咸丰帝逃到热河,源自英法联军无端侵略,加上自己本身就没有政治头脑,处理起繁重的政务,已是无能为力。
咸丰帝一看到奏折就烦,到了热河后,军事奏折更是每天频繁发来,久久积压的压力让咸丰帝喘不过气来。
咸丰十一年,也就是咸丰帝执政的末期。谷雨刚刚过去,咸丰帝又是一病不起,身体极度虚弱。数位太医过来看诊,都是无可奈何。
有一天,咸丰帝似乎觉得有所好转,便爬起来批阅奏折,这可是实属稀罕。
其实,咸丰帝虽然每日沉迷于酒色,可自己心中还是积压着一国之君这个重担。既然在位,怎样也有责任在身,还要打起精神处理朝政事务。
于是,自己身体稍好些,便起来批阅奏折。他知道,国难当头,肯定许多奏折积压,都需要自己批阅。
咸丰帝坐下后,一看整桌的奏折,自己的脑袋就大了。
果然不出所料,积压的奏折大都是来自和太平军作战的内容。
某地失陷、我军大困、请求援军…不一会功夫,看得咸丰帝两眼冒金星,头上冒出了许多虚汗,胸口隐隐作痛,不经意间口中又出现血腥味,看来是旧病复发,像是要一头栽在书桌上,与世长辞。
咸丰帝实在看不下去了,心中的烦闷和无奈骤然涌上心头。
身边太监一看咸丰帝伏在桌上,赶紧向前,扶着他到了床上。
“万岁爷您没事吧,没事吧?”太监抽泣着说。
躺在床上的咸丰帝紧皱眉头,一只手不停的拍着脑门,像是难受,也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一会想起自己的师父杜受田,嘴里嘟囔着“要是师父在该多好啊。”
一会说起在京城处理谈判事情的皇兄弈訢,“恭亲王谈的怎么样了?”
一会又皱着眉头,“先帝是怎么处理朝政的?特别是世祖雍正帝,每天日理万机处理政务,竟然还以批阅奏折为天下乐事。可我怎么如此苦恼…”想到这里,咸丰帝百思不得其解。
咸丰帝又回顾了一下自己继位以来发生的种种事件。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域内乱子尚未平息、英法列强无端签约…这一系列的事件没有一件处理利索。
想到这里,咸丰帝松了口气。“寡人生不逢时,处置不当也实属正常,何况朝中臣子无人可用。若是先祖先帝来了,或许也不可能处置妥善。”咸丰帝又在糊涂地自我安慰,殊不知大清王朝已然走向了衰败的边缘。
咸丰帝就这样为自己解脱了。
“把奏折拿到这里来…”咸丰帝示意太监把奏折拿到床边。
趁着自己还能有力气,看一会,休息一会,不知不觉中把奏折大概看了一遍。
咸丰帝这下起身,还没等他完全起来,身边太监早已把准备好的热毛巾递给皇上,然后又拿来一些参汤和燕窝。
咸丰帝拿起叉子,叉起一块梨,放在嘴里,心里感觉舒服多了。
“去把懿贵妃叫来”
“喳…”负责宫内传宣太监领旨走了。
“朕身体实属欠安,皇子还小,继位定不能治理朝政,必须有人辅佐。”
此时的咸丰帝对自己的接班人早已有人选,那就是懿贵妃的儿子。
没过一会,懿贵妃来到,看到房里为自己特设的书桌上早已摆放了奏折。
懿贵妃看到奏折,便知咸丰帝叫她来的原因。于是十分熟练地将奏折区分成黄折子、白折子和其他没有标记的折子。
这黄折子,都是“请圣安”的,可以暂且不看。这白折子,就是奏事的折子,需要皇上批阅。
这些白折子当中,皇上都做了不同的记号。这些记号,可以说是皇上给懿贵妃的暗号。
那么这些记号是什么呢?古代奏折用的纸张都是用的宣纸。这种纸,韧而能润,光而不滑,具有文藤精细、久藏不腐的特性,古人誉之为“千年寿纸”。在这种纸上做上记号,用指甲一掐就能显现出印记。
懿贵妃经常代咸丰帝批本,十分清楚纸上记号什么意思,根据掐痕的多寡、横直、长短,用朱笔写出一句话,就能反映出皇上的意思,也就是完成了批阅。
这次也不例外,从三十二个白折子中,把皇上未做标记的折子挑选出来,送到军机处处理。其他做了标记的,按照皇上的意思,写上批阅意见。
这个批阅意见,十分简单。只不过是“知道”“晓得”“依议”等意思,有着固定的模式,懿贵妃只管用朱笔一画便可。
懿贵妃熟练地将奏折批阅完毕。看着桌上的奏折,并未觉得有何困难。他不时想着,咸丰帝为何把这样重要的任务交给她?
懿贵妃认识的字并不多,批阅奏折的时候,很难完全准确识别所有的字,咸丰帝就想出了这样一个办法。虽然奏折上字数不多,但就区区几个字,咸丰帝也懒得动笔写上。
让一个大字不识、不懂政务的妃子批阅奏折,这是为何?
其实,咸丰帝这样做,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晚清风云的三位悲情皇帝》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