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65章 苦海无涯求学路(二)(1/1)
同治帝按照大清的规定,正式进入尚书房,成了名副其实的“特殊学生”。
为什么称之为“特殊”?悲情皇帝当然以悲情主打。
这第一悲,在于同治帝皇帝身份。独苗皇帝、少年皇帝、单传皇帝……这几个皇帝身份加起来,不得不要求同治帝学得出色、学出特色、学好成色,可谓压力山大。
这第二悲,在于同治帝学生身份。虽然安排的老师都是朝中名臣,论学识、谈学历、看学术,都是无人可以比拟。同治帝既是学生,更是皇帝。别人要教授知识,更多的还得注重礼节。这种场景,老师不仅尴尬,学生更是如此。
这第三悲,在于同治帝儿子身份。慈禧太后是个官迷,对参政理政很有追求,也很有研究。但是,慈禧太后对同治帝的入学准备很重视,但入学之后几乎成了空气,一下子撒手不管了,只会严厉要求。
同治帝从小没感受到生母的慈爱,或许有封建制度的压制,但慈禧太后的严声厉呵,让同治帝很少感受到温暖的母爱。
压力、尴尬、无爱……这让同治帝的求学之路变得如此枯燥、无奈、不满,
别看慈禧太后很专注朝政,为了严格要求同治帝上学读书,她也是费了心思。从甄选入学吉日,到配备任课老师,再到制定典学章程,都是亲自参与。
一天,慈禧太后宣召恭亲王弈訢,商量同治帝入学的事。
“弈訢啊,眼看你侄儿要入学了,无规矩不成方圆。你考虑考虑,拟制一个典学章程,不要怕皇帝爷学得太累,尽管安排……”慈禧毫不考虑同治帝的感受,只想让同治帝尽快成长成人,能够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
希望同治帝学业有成当然是一个目的,但更多的还是为了自己掌权。
接到慈禧太后的谕旨,弈訢便开始着手拟制同治帝的典学章程。
弈訢虽然和同治帝的父皇咸丰爷因为立皇储的事争得喋喋不休,但看到同治帝这个独苗,喜爱胜过厌弃。
弈訢十分用心,找到朝中名臣和同治帝的四位老师,一起研究同治帝的典学章程。
从学习时间到休息日子,从学习内容到课程安排,典学章程里安排很满、区分很细、内容也很多。
假如让如今的小学生看到这样的课程表,立刻崩溃至极。当然,同治帝看到今天学生的学习,定会羡慕不已。
再回头说说这典学章程,总共拟制了15条,条条都有实际内容,丁点虚话套话没有。
就这样,同治帝开始了正式学习。
老师所讲的“之乎者也”,让同治帝这个小皇上真是“不知所云”,每天到了之后总会昏昏欲睡。除了每天老师和陪读的请安,自己能够清醒点,其他时间都打不起精神来。
但是,碍于这个皇帝身份,老师不敢直接批评这个皇帝学生,只能指桑骂槐,借用批评他人来批评皇上,可是皇上毫无感觉,只管每天机械进入尚书房,机械坐在桌上,就这样同治帝的求学之路走的很艰难,也很无奈,当然也很无意义。
不想错过《晚清风云的三位悲情皇帝》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