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7章 求雨(1/2)
到了第二天的上午,县里的士绅在县令的带领之下来到了城南进行求雨。江河作为县丞名义上的县里的二把手,穿着官服跟在县令后面。江老爷作为士绅的代表领着士绅走在后面。
出了城门远远的就看到了求雨用的神坛,神坛两侧贴满各色彩纸做的“雨帖子”,上面写着风调雨顺、沛然下雨、大雨倾盆等,意为给雨的请帖,请你快点下来。祭坛前面有个遮阳的棚子,这个当然是给县令以及士绅准备的。不可能真的让各位大人和老爷在太阳下暴晒的,否则雨来不来不知道,办事情的人牢饭是要来了。棚子前空中还横拉三角形彩旗串,叫“雨吊子”,意为天上的雨掉下来。也写了各种下雨的词。
祭坛周围黑压压的围满了百姓。这天再不下雨,收成是要断绝了,这是要断他们的生路啊。县太爷已经早就昭告下去了,今日吉县里带领所有人时求雨。
这次求雨请了山上的黄庭观的主持陈朝阳道长,道长年岁不知,据说一甲子之前便在黄庭观修道。仙风道骨,已经快要修成地仙了。每日只在观里悟道,不问世事。这次请动了道长,一是因为县令亲自去请,旱灾严重,否则颗粒无收。百姓苍生倒悬,请求道长怜悯解救。另外嘛,就是各个乡绅加上百姓捐助一共凑了500两银子,如果求来了雨,这500两银子就是香火钱。
于是道长在观里悟道之时,感召苍生。毅然决定出山求雨,愿用其道法诚意请求上苍降下甘霖,解救乡土百姓。如若能求下雨来,也算是修行,能增功德。
绝不是县令发了狠话,如果不去,要是没有雨,导致全县百姓今年颗粒无收,无法完成赋税,或者激起民变。到那时本官自是流不止,但是道观名下有的那几百亩地怕是也没什么用了。不如解散了道观,各自回去种田,道观也留不住了。
实际就目前情况下看,今年的赋税肯定是完不成了。减产已成定局,县令前几日已经上奏,说旱情严重,所以他要和百姓由有道行的高人带领向上天求雨。
至于现场说是县令带领百姓求雨,实际上也就是走个过场。你说县令这样的人不信鬼神吧,他们也信。你说他们信吧,他们用的时候也是信的,其他时候不知道。县令在祭坛前的棚子下就座,官员和士绅分列两旁。
吉时已到,求雨开始。首先由两队穿着蓑衣带着斗笠装扮成下雨的人,鸣锣开道,一路击鼓去城北的神庙里请出来“玄天大帝”,“玄天大帝”又叫“北极大帝”能调遣龙王,所以求雨要先请他出坛。出坛就是人去神庙里把“玄天大帝”的神像请过来,于神坛上就坐。
然后在“玄天大帝”像前放一个瓷瓶,之后黄庭观的主持陈朝阳道长一身红色道衣。左手捏拂尘,右手掐诀,漫步登上祭坛。然后只听陈道长念诵有词,开始声音细微。渐渐的声音洪亮。
大家侧耳倾听:“请玄天大帝,敕四方龙神。得降甘霖,万民得济;神灵慈悲,赐雨湿地;生灵获救,雨住水干;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只见陈道长一直闭眼念诵,于是渐渐百姓也跟着念诵。越念越齐,声音越来越大,声震原野,似乎可以上达天听。
只是一直念诵多次之后,太阳依然在空中。渐渐百姓开始悲泣,已经如此了。还不见任何下雨迹象,怕是老天爷不肯怜惜,不肯降下雨露。
念诵声渐渐停止,众人此时也只听得陈道长依然声若洪钟,继续念诵祈雨。
忽听得一声“呔”陈道长拂尘指天,掐诀指地。只听得哗啦一声,似乎有水声。众人好奇,只听得陈道长稽首作揖,口呼:“恭送玄天大帝归位。”
陈道长手捧“玄天大帝”神像前的瓷瓶,一步一步走下神坛。慢慢来到县令面前,众人似乎听到瓷瓶内有水晃荡声音。
陈道长朝县令稽首为礼,将瓷瓶置于桌上。
“父母官恕罪,贫道请得玄天大帝下凡,求其发敕令请四海龙神施云布雨。奈何大帝云四方云动,四海龙神各有所职,不得调动。本地有龙神司职,贫道问既然有龙神为何不行云布雨何致本县大旱不止。大帝乃召本地龙神,然不得见。本地龙神已经寿终,乃无司职,所以大旱。贫道请大帝垂怜,大帝下谕,新封一龙神于本县。然而奈何新封龙神,法力低微,只求得半瓶甘露,龙神在此。请父母官明察。”说完陈道长站立不动。
县令及众人凑过去朝瓷瓶看去,江河隔的近。凑上去看,好家伙。这瓷瓶摆上去时是空的,此时瓷瓶内有半瓶多清水,再看瓶里还有一条泥鳅,活的。厉害啊,这是把龙神都给留下了,高手啊高手。你说这个是龙神这就是龙神了,江河是不信的,我信你个鬼,你个糟老头子坏得很。只是这个手段确实高明,顶级魔术师啊。就这本事,当个道士屈才了,世界应当有你的舞台。
除了江河这个唯物主义战士之外,众人看到瓷瓶里的水和“龙神”时都发出了惊呼。神啊,道长果然是高人,龙神都请出来了。惊叹于道长的法术,可是实际问题没解决啊,没下雨。
“辛苦道长了,只是未能降下雨水。如何是好啊,还有这“龙神”如何处理。龙神如此之小,只可调动半瓶水,于本县何益”。县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天国流窜》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