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77章 龙争虎斗(1/2)
严嵩此时已经五十八岁,他吃过苦受过罪,坎坷半生,又经历诡诈的朝堂,性子逐渐发生转变,变得利益至上。
他最终向正义发起挑战,亲手写下《庆云颂》和《大礼告成颂》,来表彰嘉靖皇帝的英明果断,几十年寒窗苦读学来的知识,全用在了阿谀奉承的遣词造句上面了。
嘉靖皇帝很满意,他知道严嵩这个人很听话,能为他分忧。
然而,此事只有皇帝一个人满意,其他人全部反对。因此,严嵩天天被人骂,背后经常被人指指点点。严嵩不去理会,他显然已经练就了一身刀枪不入的本领,只要能往上爬,他会不惜一切代价来达成。
他要实现这一目标,还得除掉另外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夏言。
木公得悉朝中出了这等不齿之人,内心拔凉拔凉的,希望夏言能出手阻止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
对比之下,夏言比严嵩正直有原则,他会经常反驳皇帝的不合理建议,甚至退回圣旨。虽然有时候让皇帝难堪,但最起码维护了社会的正常秩序。
严嵩的脸皮已经变得非常厚了,他想要打败夏言,取代他的位置。这件事看起来容易,但真正实施起来,他又发现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因为夏言有一项别人不具备的优势。
在明代,最难写的文章不是八股,而是青词。但青词不是谁都能写,也不是谁都可以使用,因为这是嘉靖帝的专用,无人敢亵渎。写青词要求全用附体,词句华丽,写作难度非常高,而且写作的纸张是专用青藤纸,因此叫青词。
青词的用处主要是用来修道和祭天的,写好后直接烧掉。里面的内容除了陈述个人意愿外,另兼议论叙事,写作手法很独特,经常将人弄得晕头转向。不过没有关系,反正是写给神明看的,写完就烧,不留存档。
在朝中会写青词的人比比皆是,但嘉靖帝只对两个人刮目相看,一个是夏言,另外一个是顾鼎臣(与严嵩同举科考的状元)。夏言口才好、文笔好,还有敏锐的政治头脑,顾鼎臣除了文笔好之外,其它方面跟夏言简直没法比。虽然他也被调去内阁,但一直得不到重用。
严嵩眼看此路不通,只能另辟捷径。
经过苦思冥想,严嵩终于找到了一条制胜法宝。要对付夏言,只能用最笨的方法-拼命干活。
之后,他每天晨兴夜寐,以六十多岁的高龄,坚持每天写作。写的好不好没关系,多写多练,熟能生巧,他用孜孜不倦的工作态度打动着皇帝。
在这方面,夏言明显傲慢了一些,有一次早朝,皇帝迟到,夏言直接甩手就走了,等皇上到了朝堂,却不见夏言的身影,场面曾一度陷入尴尬。
让皇上恼火的不止这一件,还有“香叶冠”事件。
因为皇帝崇尚道教,而夏言从不信鬼神一说,每次皇帝跟他讨论道教问题,或者让他写青词,他都是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能推就推,把皇帝弄得很不愉快。另外,嘉靖帝为了表示对道教的虔诚,每次上朝不再戴皇冠,而是替换为道士的香叶冠。他还给五个亲近大臣,每人做了一个。
夏言自从收到香叶冠后,从来没有戴过。
有一次,嘉靖帝实在忍不住问他,我赐给你的帽子为何不戴?
夏言直言不讳,我是朝廷官员,怎能戴那些东西。
嘉靖皇帝气得直跺脚。
这还不算,他还劝皇上以后不要再戴这种东西,身为天子,要有天子的威仪。
这下子彻底激怒皇上,帽子可是他手做的,夏言不但不要,还伤了他的自尊。于是,他冲着夏言吼道,你快滚出去,这里不需要你。
你让我出宫,我不反对,但你得亲自下旨才行。
夏言说完不屑一顾地走出金銮殿,把身后的皇帝气得瑟瑟发抖。
事情走到这一步,君臣之间覆水难收。
在这关键时刻,严嵩冒了出来,他脸皮厚,天天带着香叶冠,还在帽子周围加了一层纱,寓意就是不能忘记皇上的恩惠。
皇帝看他顺眼,还特意表扬了他。
严嵩和夏言是同乡,刚开始二人关系不错。后来,夏言发现严嵩是一个投机份子,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没有原则和底线的小人。夏言非常反感他,渐渐地和他疏远。
虽然严嵩对他毕恭毕敬,但他内心却瞧不起他,甚至是深恶痛绝,巴不得此人远离他的视线才好。
但严嵩却不以为意,他现在还是夏言的下属,不能得罪领导。于是,他想请夏言吃饭。
夏言收到他的请柬后,左思右想,还是同意了。
很快到了约定的时间,严嵩在一家高档酒楼里,点了满满一桌子菜,左等右等不见夏言前来赴宴,于是,他又亲自上门去请。当他到了夏言府邸时,门卫告诉他,夏言不在家。
这下严嵩脸面尽失,夏言这是摆明了耍他,故意整他。严嵩的随从看不下去,大大咧咧地骂起来。但严嵩表现得很淡定,他回到酒席后,面对众人的嘲笑,他拿请请柬,忽然跪地,念着夏言的名字,将里面的内容一字不落地读了一遍,然后大声地说,未能尽宾主之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丽江木府》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