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95章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1/2)
万历十九年(1591年),朝廷收到两封特殊的奏报,由于事不关己,所以被忽略。第一封是福建巡抚赵参鲁的,他在上书里陈述:据琉球使节反映,近期有上百名来路不明的人,前往琉球朝鲜地区购买海图和船只草图,并大批量收购木材火药,不知意欲何为。
第二封是浙江巡抚的奏折,里面的内容是:日本的头头丰臣秀吉在北九州的荒野上修建了一座城池。
当时每天送往朝廷的奏折多达几百封,因皇帝不管事,这些工作基本上都由内阁参阅批改。由于当时朝廷忙于处理水灾,这两件不起眼的小事,就这样直接给忽略了。
直到次年,万历二十年(1592年),这两封沉寂一年多的奏折,谜底才被揭开,由于错过最佳时间,形势变得非常严峻。
辽东巡抚从五月二十六日起至七月五日连续三次紧急上书,内容就是倭寇带领陆军五万,水军一万从釜山登陆,进攻朝鲜,报告每段时间双方战况。
朝鲜守将和士兵都是吃干饭的,毫无还手之力,被倭贼轻而易举地打败,接二连三丢失领地王京、平壤。
七月十六日,兵部尚书石星上奏,自倭寇入侵朝鲜已有两个月有余,朝鲜全境八道已丢失七道,唯有全罗道坚守成功。眼下倭寇已抵达鸭绿江,直指明朝边境。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比较喜欢折腾的国家,从古至今不变。
这次发动大规模战争的日本将领名叫丰臣秀吉,这个人内心比较阴暗,他认为凭自己的能力不应该只呆在日本,只有征服全世界,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
在他的认知里,想要统一世界,必须先征服亚洲,但只有摆平中国,才能雄霸亚洲。
从爷爷开始,再到孙子,几百年来,他们一直做着同一个美梦,乐此不疲。
丰臣秀吉就是这些人中的极品,因他统一日本之后,经常将这样的一句话挂在嘴边:有生之年,誓将中国纳入日本的版图。
在唐朝盛世的时候,日本派遣了很多留学生到中国,他们以学习为名,偷偷带走了中国的许多技术、文化,甚至政治制度。几百年前的慷慨赠予和无私帮助,却换来一群狼心狗肺的白眼狼。他们不断侵略中国,屠杀中国人民,因此,中国人民是不会忘记这些深入骨髓的伤痛。
日本想要侵占中国,必须先拿下朝鲜,所以他们先派人跟朝鲜的国王李昖协商,要求他们让路,并和他们联手攻打明朝。
当时的朝鲜并不是独立自主的国家,隶属明朝的藩属国,他们的国王要向明朝皇帝称臣,称呼明朝为天朝,称明军为天兵。但凡国王即位或者立世子,甚至娶媳妇,都要向明朝上书禀报,得到允许后才能执行。
虽然这位国王李昖看起来含糊不清,但在大事上,却一点也不糊涂,他当面拒绝了日本使臣的来意。
丰臣秀吉见软的不行,干脆直接来硬的,先灭朝鲜,再占领中国。
就在丰臣秀吉兴致勃勃地把这个消息公布下去的时候,遭到他的养子丰臣秀次的反对,他的理由是不能对朝鲜动武,要以和为贵。
丰臣秀吉直接否定了他的提议,他认为,自己有必胜的把握。另外他还告诉丰臣秀次,五年之内,必取大明。
丰臣秀吉的自信来源于他自身的能力,他从一介平民一路奋斗成为日本的领袖,确实有点本事。
日本人做事最大的一个优点就是认真,在确定打这一战之前,他思索良久。而一向做事谨慎小心的丰臣秀吉之所以如此有把握,是因为当时的日本刚实现了统一。在此之前,还打了一百多年的仗,因而打仗已经成为家常便饭,有些武士甚至在吃饭的时候,刀不离手,只要听到外面招呼声响起,立马放下碗筷,随手拿起大刀冲出去砍人。
这些人打仗一点也不含糊,而且非常勇猛,只要有战争,他们相继争先恐后地要当先锋,有人因多次没有被选上,故羞愤自杀,总之,这是一帮亡命之徒。
还有就是武器,大刀长矛这类的已经落伍了。他们不断进口先进武器,到战国末期,他们已经拥有了大规模的火枪部队。
所以,从整体上来看,日本无论是战斗力,还是战略部署,包括军事装备都提高了一个档次,这些才是丰臣秀吉胸有成竹的关键因素。
那么,日本对手的水平怎么样呢?
朝鲜自李成桂南征北战,最后建立李氏王朝后,基本上近二百年都没有打过仗。部队对于朝鲜而言就是一个摆设,军事素质低下,连民兵都不如。
虽说在军事上不行,到搞起政治斗争却是一套一套的,如果非要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乱”。对于野心勃勃的日本来说,就是欺负你这样的。
此时的大明王朝早已没有没有开国时期的朝气蓬勃,从思想到组织,混乱不堪,贪污腐败层出不穷。除了有几支撑得住场面的戚家军之外,其他的军队,由于官员忙于私吞军饷,训练也没有人抓,这些人实际上都变成了农民,除了会种田,其它一概不知。
这就是丰臣秀吉眼中的中国。
所以他有足够的自信,打败这两个落后的国家,然而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丽江木府》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