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8章 党锢与黄巾(1/2)
听到里面的人说起党锢之祸,公孙羽瞬间来了精神。
所谓党锢之祸,说白了,就是士大夫阶层和宦官斗争失败,被宦官们以“党人”的罪名禁锢。
其门生、故吏、父子、兄弟中凡是任官的,一律罢免,禁锢终身,并牵连五族。
虽有一些寒门士子因此获利,上位填补空缺,但这个时代,寒门中的人才毕竟是少数,和士大夫无法相提并论。
因此,朝堂人才凋零,反而江湖之上遍布英才,东汉王朝也因此愈发势微。
在这个时候,敢于上书直谏党锢之祸的,必是一心为国的有识之士,公孙羽遂起结交之心。
这时,里面又传来另一人的声音。
“义真兄,旁人说我刚猛,我看你才是真的不怕死。现在是什么光景,陛下偏信十常侍,这些年多少人上书解除党锢,哪一个有好下场,你怎么还白白送死。”
现在这个时代的人,不能直呼其名,朋友之间都是互称表字。
“义真”、“公伟”这两个表字很熟悉,公孙羽略一思忖,便猜到了里面二人的身份,心头不由一阵火热。
又听里面二人再次爆发激烈争吵,公孙羽不再犹豫,朗声说道:
“二位大人,可听在下一言?”
里面的人大惊,他们谈论的话题可是犯忌的,不想竟被人听了去。
“谁在那里?若非十常侍爪牙,就请入内一叙。”
公孙羽闻言,深吸口气,一脸郑重地推开门,然后朝着院中身着华袍的两人恭恭敬敬一礼。
“学生公孙羽,途经此处打扰了二位大人的谈性,还请见谅。”
此时他才看清两人的样貌。
皇甫嵩是个剑目星眉、长须及胸的中年人,英武之中还带着些书卷气。
朱儁则是个有些发福的胖子,一脸严肃和正气。
见来人不像宦官爪牙,二人同时松了口气,又有些奇怪地问道:
“你认得我二人?”
“刚才听二位大人互称表字,想必是北地太守皇甫大人和谏议大夫朱大人当面。”
皇甫嵩和朱儁互视一眼,面露诧异。
“竟然只凭表字就能猜到我二人身份,莫非是故人之后?”
“学生乃涿县县令公孙瓒之子,对二位大人仰慕已久。”
皇甫嵩和朱儁,再加上一个卢植,可以算是东汉朝堂上最后的三员名将。
尤其是皇甫嵩,堪称汉末朝廷的“擎天玉柱、架海金梁”。
从明年的黄巾之乱开始,皇甫嵩将在未来五年中,连续平息大汉民间和边疆的多次叛乱,力保大汉王朝不倒。
直到何进引狼入室,董卓进京罢黜皇甫嵩,并将他下狱。
这位东汉最后的定海神针才黯然退出历史舞台。
其实在董卓进京之前,皇甫嵩是有机会直接消灭他的。
可惜当时董卓反迹未露,皇甫嵩坚持上奏朝廷处置,而不是“专诛”。
最后董卓专权,以朝廷的名义将皇甫嵩骗到洛阳,直接下狱。
董卓被诛后,有人建议王允重新启用皇甫嵩,让他统领董卓旧部,平定干戈。
可惜王允担心皇甫嵩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坚决不允,导致最后李傕、郭汜的叛军攻破长安。
某种意义上来说,皇甫嵩的性格、境遇和南宋的岳飞有些相似,都没逃过尽忠而死的命运。
皇甫嵩听他说是公孙瓒的儿子,略一思忖,便眼前一亮。
“可是那位‘慷慨护主’的公孙伯圭?”
所谓的‘慷慨护主’,说的就是公孙瓒当年抛妻弃子,护送救主南下的事迹。
这件事除了公孙羽作为受害人很反感外,在社会主流舆论上,是颇多赞誉的。
“正是。”
“原来是忠良之后,贤侄请坐吧。”
听皇甫嵩提起这么说,公孙羽心里无比无法。
他因这件事讨厌了公孙瓒十年,但如今自己也从这件事中受益了。
“大人,方才学生在外面听闻,您想上书解除党锢?”
皇甫嵩面露怪异。
“不知贤侄对此有何看法?”
“请恕学生斗胆,此事时机未到,请大人再忍耐一段时间。”
见他也找借口劝自己不要上书,皇甫嵩露出一丝不悦之色。
“士大夫们被禁锢了十六年,已动摇国本。贤侄还想让老夫等到什么时候?”
公孙羽自信一笑。
“不出半年,时机必至。”
朱儁本见公孙羽用拖字诀劝阻皇甫嵩,还乐见其成。
此时见他竟然说半年之内就有时机,还以为他只想拖半年,遂质疑道:
“不知贤侄所说的时机,从何而来?”、
公孙羽微微一笑,语不惊人死不休。
“党锢之祸,祸在朝廷无可用之人。现如今四海升平,只有凉州一处叛乱,朝廷还应付得来。待到中原大地刀兵四起之时,便是陛下再如何偏听偏信,也不得不解除党锢。”
皇甫嵩和朱儁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三国:人皇崛起,开局截胡关羽》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