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41章 中秋班涛(1/2)
日子在平淡和宁静中悄然逝去,中秋佳节近在眼前。
雪梅越发思家情切。
这个周末晚上,她终于回到了家里。
独自在厨房忙碌的婆婆,见到远归的雪梅就满面笑容的说家里每年都要自己做中秋月饼的。因为自己做,干净卫生,吃起来放心不说,配料还可以按自己的口味调放,口感更好。
雪梅面带微笑,静静的听着,想着自己做月饼是一件多么温馨、多么富有生活情趣的乐事呀。
只见婆婆把盛满熟面粉的蒸子从大铁锅里给端了出来,倒入饭桌上面的大铝盆里,然后,用双手反复的边揉搓着边继续说道:“哎呦喂,做月饼可是个细活,是要非常认真的呀。你以为做一块月饼就那么容易吗?就说这眼前的一大盆面粉吧,先要揉均搓细了才行。一粒硬疙瘩都不能有的呀,否则,不好揉成面团的,做起来的月饼也不好看,而且吃起来也会硌牙。”
她把面粉揉均之后,就轻轻的洒上了一些红糖酱和菜籽油,又仔细搓揉了半天,再揉搓成一个大面团。
前期准备工作就算是基本完成了。
婆婆笑呵呵的拿来一个同样大小的铝盆将面盆盖上,说道:“明天,我们俩个就把面盆端到隔壁姐姐的家里去做‘班涛’。每年都是在她家做班涛的。叔母也会来。我们三四个妇女约在一起做。”
雪梅听着婆婆的话,想象着做月饼时那欢快热闹的场景,心里不禁乐开了花。
中秋未到,中秋的气息却已扑面而来。
月饼纳西语俗称“班涛”。
班涛扁圆,形似蛋糕,颜色红艳,口感松软香甜。
纳西族人民非常重视做“班涛”和送“班涛”。
因为这两项活动,让“八月十五”这个团圆节变得更加有意义。
雪梅以前从没见过做月饼。学做月饼更像是做新娘子一样,头一遭。这让她既好奇又兴奋,想要跃跃欲试。
次日上午,当她和婆婆来到邻居家以后,就兴致勃勃的一面观看一面动起手来。
她按照几个妇女所做的一样,先在自己面前的饭桌上摆上一块菜板,把面团放在上面,反复揉搓,等面团光滑细腻之后,根据月饼模板的大小,把面团一一掰开,再反复揉搓成小面团,然后,用毛刷在模板里面均匀的涂抹上一层香油,把剪成四方形的红纸给放进去,再把小面团放在红纸上面,按压出模板的形状之后,抓住红纸的对角,把月饼轻轻的抬出来。
如此反复,直到把面团用完。最后,用筷子在月饼上写上一个个漂亮的“月”字,再撒上一层白芝麻。
雪梅看着摆在菜板上的月饼乐不可支。
她大功告成,剩下的就是品尝月饼了。
婆婆和几个妇女却还未得息,她们且说且笑,忙着烧火,支好平底锅,准备烤月饼了。
待到锅底稍热,她们就把月饼一个个整整齐齐的摆放在了上面。
最后就是等待出锅了。
几个妇女便闲了下来。
她们坐着喝茶聊天。
雪梅看着平底锅,觉得等待的时间太过漫长了。
过了好久,她们相互询问道:“大概十五分钟了,可以起锅了吧。”
于是,有人笑着揭开锅盖,其他人瞪着眼睛瞧着。
在锅盖被揭开的刹那,雪梅的惊喜之情无法用言语形容。
一排排、一列列的月饼,像婴儿嫩红的小圆脸一样,身披一张张鲜艳的红纸,铺排在平底锅里。
几个妇女乐得嘿嘿直笑,都说:“太好看了。”
雪梅呆呆的望着,微微的笑。
大家就这么看着笑着,谁也没动。
扑鼻的香味阵阵传来。
过了一会儿,有人才问道:“要不,我们先尝一下,怎么样?”
“ 好。”
妇女们如梦初醒,欢叫着纷纷靠近平底锅。
雪梅心痒难耐,也飞快的凑了过去。
中秋节早上,等雪梅走进厨房的时候,婆婆已经在忙着分装月饼了。
她不仅把自制月饼分好装袋,而且把学校发给朝晖的几个礼品袋也给拆掉,并且从中取出小饼子,逐一添加到装着月饼的几个袋子里去。
雪梅一看急了,赶忙阻止:“妈,不能把几十元一个的小饼子弄成两三元的给送出去,要送也得把礼品袋直接送了。”
婆婆说:“不怕不怕,这样送得了。”
雪梅哭笑不得。
傍晚,当朝晖和雪梅送月饼回来的时候,
朝云也带回来了女友君怡,正和惠勤夫妻俩在客厅闲聊着。
惠勤一见到朝晖和雪梅就问:“你们俩个,今天月饼送得怎么样了?够不够送?
雪梅说:“怎么会不够,妈连礼品袋都全拆了呀。”
雪梅的话一出口,屋里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朝云和君怡一会儿相互拉扯,一会儿相互拍打,笑得前仰后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月光下的古城酒巴》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