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 > 重生1986:黄金年代 > 第10章 海光自行车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0章 海光自行车(1/2)

目录
好书推荐:

二哥已经呼呼大睡。

文少瑀枕着胳膊躺在招待所的床上,干瘦的脸上已经满是倦色。

但是他却毫无睡意,眼神甚是明亮。

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自是要好好筹划一番。

文少瑀拥有当代人所不具备的视野和眼光,当下的难题其实也并不难解决。

在改革开放的起初几年里,绝大多数人对贷款的认知还停留在固有的思维里。

原因也很简单。

60年代开始到“文革”期间,因为我们国内的金融基础设施不健全,停止了由银行实行的全额信贷。

所以那时候民间借贷是被政府鼓励的。

尽管极短时间内就发展成了高利贷,但由于未加管控,高利贷在普通民众中间一直广泛存在。

就看之前文少瑀和田武的借款就好了,二姨父借出的六千块,月息5分那是什么概念,年利率达到了离谱的60%。

这还是亲情价,在这个年代,利息破百一点也不奇怪。

虽然后来国家银行重新开放贷款,并在1983年准备了充足的资金开展无息贷款业务,但依然得不到民众的信任,大量的私下高利贷借款横行。

倒不是说之前的文少瑀人傻,不选择贷款而是使用高利贷,那只是因为时代的局限性。

在多数人眼中的概念,就是贷款如老虎,避而远之。

父债子偿的贷款性质,逾期后国家工作人员的暴力执法,都让民众望而却步。

文少瑀的记忆中就有一幕。

前年,也就是文少瑀变卖家产购买联合收割机的同一年,同村的一个陈姓年轻人花了三万多购买了一辆大卡车跑运输。

这在如今还在追求“万元户”的时代,三万多块呐,简直是天文数字。

当时村子里的人都不知道他哪里搞了这么多钱买车,毕竟也没听说陈家跟文家一样有什么资产变卖,村民议论纷纷又是羡慕不已。

直到去年,陈家大伯被法院的工作人员带走。

村民才知道,他都是从农村信用社贷的款。

大卡车的三万多购车款里,就有他大伯给他担保贷款拿下来的两万块。

当别人知道他都是贷的款时,开始咋舌,议论他每年能挣多少钱,需要还多少利息,这么多钱怎么才能还得上。

窝在农村的村民自然是不了解也不清楚当下的乡镇贷款是无息的,但就算知道,想去碰敢去碰的人也不多。

借钱好借,一年后还不上了怎么办?

大货车出租在农村也叫“养车”,意思是没有运输生意的时候,就需要花钱“养”着这辆车。

当时跑运输的活也不少,很少见他的车在家,挣了不少钱。

但是后来就不行了,沾上了赌博,整天跟几个外乡人聚在城市里打麻将,那辆大货车也就整天停在家门口。

手里没钱,还不上贷款,又找不到他人,法院自然就把担保人带走了。

文少瑀听说为了让陈家大伯还钱,几个工作人员把他绑在院门口的槐树上,两天不给吃喝。

后来家里人砸锅卖铁又到处借钱才帮他侄子把钱还上,把老头带回家。

陈家大伯五十多岁,寒冬腊月里绑在大树上二天,差点没直接过去。

这事也才过去一年,让文少瑀和田武对银行贷款更是没有了一点念头。

虽然陈家的事不是因为贷款导致的,但不妨碍人们对贷款的抵触。

更多的人宁愿花费更高的利息从亲朋好友那里暂借。

这显然是不对的。

文少瑀轻轻一笑,这都是时代的局限性啊。

到这一年,改革开放已经初见成果,万物竞发,手里有钱干哪一行不能快速积攒下原始资本呢。

1979年之后,中国民营经济最早的萌芽出现在温州等地。

生产力和生产资料逐步解放或释放。

1980年底,温州市区经工商部门登记的个体户有1844户,1985年这一数字已达到13.04万户。

短短几年时间,此地就已经涌现出小商品生产基地十多个。

后世这公认的富裕之地,不就是从如今的这一步开始的吗。

80年代末期的中国,许多人已经脱贫致富,消费力直线上升,这就意味着拉开了一个巨大的商品需求缺口。

文少瑀在思绪万千中朦朦胧胧地睡去,嘴角挂着笑,依然喃喃嘀咕着。

直到远处的鸡鸣声断断续续地响起。

等再睁眼,天已大亮。

文少瑀付了钱跟田武走出招待所。

经过一夜的休息,兄弟两人已经是精神饱满,在路边吃过早饭就赶往了吕为的饭馆。

虽然时辰尚早,刚过了八点而已,吕为也已经在店里等候着二人了。

“那厂子说远不远说近不近的,步行去也费劲,我们骑车子过去吧。”

吕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重生1986:黄金年代》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书页 目录
阅读推荐: 宿命之环 帝国之刃 今天开始当城主 诸天窃贼 长生修仙:我能用族人的气血加点 大奥术师她今天赚钱了吗 这本小说很健康 我在星际炼丹封神 人道大圣 斗破:家祖玄帝萧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