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46章 黄家的故事(1/2)
二十年前。
1966年的6月1号,《人民日报》发表了《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社论。
第一次提出了“四旧”的概念。
同年8月,“文化大革命”的浪潮迅速席卷全国。
“这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对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建设社会主义,是完全必要的,是非常及时的。”
两年后的怀仁堂会议,领袖的讲话,彻底推动“破四旧”运动走向了高潮。
就在这一年,仲夏的那场十二级红色飓风兴起之时,那些古旧的书箱、供桌、牌位哪怕是契约和家谱也被彻底地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这是比当年的打地主更大的动作和破坏。
庵堂、庙宇、佛像,砸!
族谱、古书、古画,烧!
直接让我们优秀的文化遗产受了一场洗刷。
全国境内的木雕、石刻龙凤、石人、石马、石羊、石碑、石牌楼等大批文物,或用锤凿敲毁,或以水泥石灰涂抹。
将古建筑墙壁上珍贵的壁画用石灰刷除,然后写上一条条标语。
大门上的横匾、字画则换成画报。
大批古建筑及文物遭到破坏。
大量的私人藏品也受到了灭顶之灾。
黄若嘉的爷爷,正是那个时期的受害者之一。
黄家在海岱县谈不上是世家大族,但代代书香传世。
一心读书做学问的黄家又是不以功名看盛衰的家族,所以倒是鲜为人知。
当年,破四旧的火焰烧到海岱县时,黄若嘉的爷爷黄元轻就带领全家老少把家族里几代人的收藏藏在了宅院后面荒地里的枯井中。
全家上阵,夜深时分才搬运,忙了十几天。
只是最后依然功亏一篑。
车上的副驾驶,黄若嘉双手放在膝上安静地坐着,低声讲着黄家的故事。
“那一年,我跟弟弟还年幼,不懂得我们十几天时间把东西藏起来的意义。”
“当那些学生组成的红卫兵闻着味来到我家时,我们还以为万事大吉没有纰漏。妈妈没有听从爷爷的嘱咐,从娘家领着我跟弟弟回了老宅。”
“唉!”
黄若嘉苦笑一声,继续说道。
“弟弟毕竟还不懂事,那些学生一问,他就兴冲冲地领着他们去了枯井,还跟他们讲着这里面被爷爷藏了宝贝。”
“结果可想而知,黄家几代人的心血被付之一炬。”
“藏书、手稿、古画全部被拉出来堆在院外,一把火烧了个精光。”
“大量的明清古籍,甚至还有宋元时期的手抄孤本,加上黄家祖上几代人的手稿,到最后只剩下一堆灰烬。”
话音落下,黄若嘉无奈地摇了摇头。
这段年幼时期的记忆,在她的脑海中是那么的深刻,那么清晰。
纵使十几年过去了,那漫天大火依然炙烤着她,泪流满面。
文少瑀也是无声地叹息着。
虽然站在后来者的角度去看这个时期,自己知道相对于漫长历史而言,该发生的和不该发生的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只是当事人真的很难释怀吧。
“那些人为了让书燃烧得更快,每个人都拿着铁锹翻打着火堆。”
“爷爷大喊一声‘不能烧哇’就心疼地晕了过去。爸爸拼命地上去阻拦,但是被他们直接踹倒在一旁。”
“奶奶冲上去忍着炙烤的剧痛从火堆里抢出了几册古本抱在怀里,只是还没有跑出去就被一个年轻人一铁锹狠狠拍在头上,打倒在地。”
“奶奶倒在地上后,那个年轻人立起铁锹便铲在了奶奶的头发上,一大团头发带着头皮被铲落,鲜血瞬间浸红了身下的泥土。”
“大概是反抗得激烈了吧,后来连老宅也被砸了个稀巴烂。”
在后座一直安静听故事的阿璃,把头趴过来,小声地问道。
“那些人真坏,连老奶奶都被打倒了!那你妈妈呢?”
黄若嘉苦涩地一笑,“奶奶被打倒在地的时候,她可能就吓坏了吧。”
“抱起弟弟就跑开了。”
“一天的时间,黄家就已经成了废墟。”
“等爷爷醒来,地上只剩下残留的灰烬。”
“我还清晰地记着,当时他流着泪伸手在星火之上的灰烬里翻来翻去。”
“整个黄家读书人上百年的积累,只剩下奶奶用命抢回来的四本册子。”
说到这里,黄若嘉的声音停了下来,自己再次讲起这个故事依然能感受到当时爷爷心中的痛苦。
文少璃眨巴着大眼,“那后来呢。”
“后来呀,爷爷从奶奶怀中掏出那四本册子,痴痴呆呆地看着,接着就扔进了火堆里。”
“只是还没等燃烧起来,爷爷又夺了回来,揣在怀里,不停地哭喊着。”
“再后来,爷爷就变得痴痴呆呆的,对爸爸妈妈还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重生1986:黄金年代》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