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章 栀姨娘入府(1/3)
虞昭在湘竹苑里每天习字看书,好不容易熬过了一月之期可以去给大夫人请安,虞昭挑了半晌衣裙才出门。
有容居里大夫人正在教虞昕女工,旁边有几位衣着华丽的妇人扇着团扇。
“明华你的手可真巧,绣的花跟真的一样。这大姑娘学的也好,赶明指定能嫁个好人家。”
虞昕听到这话羞红了脸,大夫人瞧见了拍了那妇人一下:“你可别揶揄我们家大姑娘了,你看这丫头脸都红了。”
那夫人掩着面轻笑着,旁边的贵妇人也跟她一起笑。
虞昭一进来就见里面其乐融融,脸上带着笑意:“母亲安好,几位夫人安好。”然后又对着虞昕附了下身。
大夫人淡淡道:“今日可是起晚了?这个时辰你姐姐已经绣了半幅帕子了。”
虞昭对着母亲的责问一瞬间没有了那种很久不见的兴奋,她捏着手指答道:“母亲,女儿晨起想着许久不见母亲,想搭配一套好看的衣裙。”
“整日只知道做些无用的琐事,一点心思都不肯用到正事上。”
旁边的贵妇人看大夫人又有怒火中生,劝了几句大夫人才缓和一些。
“你舅父来信说过几日让人接你过去避暑,你收拾好行李,可别到时候少拿了什么物件。”
虞昭走出有容居的时候闷闷的,只记得可以去舅父家这一件事。
虞昭的舅父家赵氏一族在徐州颇有名气,祖上都是读书人,也算是书香门第。那边气候养人,每年虞昭都被接过去住一段时间,在那边没有母亲的诘责,对虞昭而言是个让人轻松愉悦的地方。
六月中旬,赵家的人就来接虞昭了。虞昭跟家人简单道别就跟桃酌坐着马车到码头,换乘上了一艘大船。
每年都是这样,虞昭已经对这条路无比熟悉,她对沿途的风景也不如小时候那样兴趣济济,只是淡淡的。
转眼入了夏,刚好也到了赵家。
外祖父赵青夔提前半个时辰听说虞昭快到了就从后院跑到前院,舅母赵王氏亲自下厨做了一大桌的菜,舅父赵明远给虞昭整理了一个新的大书房。
虞昭一下马车就被他们拥簇着。
“小昭儿回来了,让外祖父看看脸圆了没有?”
“你看看没有圆,变圆了多丑啊!”
舅父打趣:“我看圆了,人也长高长胖了。”
虞昭反驳:“你才长胖了!”
赵王氏拉着虞昭的手:“咱们家去,舅母给你做了一桌菜,都是你爱吃的。”
虞昭喜欢舅母,他们扬州人说回家总说成家去,虞昭喜欢听舅母说话,他们一起进了屋。
舅父舅母年纪尚轻,还没有孩子,却对虞昭极其疼爱,虞昭在这里比在自己家还快乐。
渐渐的,大家又慢慢步入了之前的生活节奏。
赵青夔是告老回乡的二品官员,平日里替族里跟一些街坊邻里解决纠纷,赵明远在府衙里当值常常夜里才回来,赵王氏平常喜欢研究菜品偶尔做了糕饼送来给虞昭品鉴,虞昭无事时就在书房里看话本子跟游记。
一转眼就到了冬。
南方的冷是刺骨的,伴着潮气湿冷湿冷的。虞昭不习惯在这边过冬,就只好回了家。
每年的冬天虞骞一定会回家,因为要过年,要吃团圆饭,无论生意有多忙他都会放下手上的事。从那一年开始,每年冬天回来的,除了虞骞还多了个人。
在虞昭的记忆里对那一年印象颇深。
有容居里大夫人跟韩姨娘坐在榻榻米上,手捂着暖炉。虞昕和虞昭围着火炉,桃酌跟韭青替她们两个烤地瓜吃。
虞昭看着上好的金丝碳迸出火星,像烟花一样,身后是韩姨娘的说话声。
“夫人,这次老爷要带回来的那位,你了解多少?”
“是老爷行商途中救下来的,听说原本也是好人家的姑娘,到了年纪因为照顾病重的母亲迟迟未嫁,遇到老爷时是在我们家的医馆外面,为了几两银子汤药竟然要把自己卖了,老爷就把她带回来了。”
“那确实也是个命苦的,只要好相与,那也没什么。”
虞昭有点不明白:“父亲可以给他银子啊。”
虞昕冲她摇摇头,示意她不要多嘴。
果然大夫人跟韩姨娘没有理会她的问题。
傍晚听说西桥边有灯会,得了大夫人的许可,虞昕带着虞昭去看灯会。
一路张灯结彩,已经有了过年的味道。
“姐姐,今天在有容居你为什么不让我问?”
“所有姑娘到了年纪都要出嫁,那个没有钱买药的姑娘,如今已经是我们的姨娘。对她而言,能做父亲的妾室已经是她最好的选择。”
“姐姐,以后你也会离开家吗?”
“是啊,我们都会。”
“就不能不离开吗?”
“不离开是会被人嗤笑的。”
虞骞回来那天整个虞府张灯结彩,刚好赶上过小年。虞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十三州灯火》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