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44章 初次相识(1/2)
随着两道二楼特色菜肴上桌,刘子生也来到苏轼和赵宗实的桌前。
“两位郎君,这是我家二哥。”张顺将东坡肉摆到桌上后,对着两人说道。
刘子生面带微笑,叫手里的拔丝鸡子和小碗的清水也放到桌上,礼貌的笑着说道:“两位客人,你们好,这是我店的特色菜之一的拔丝鸡子,也叫拔丝鸡蛋,因为温度有些高,为了防止烫伤,食用的时候最好过一下水。”
“啧啧。”苏轼看着桌上的拔丝鸡子问道:“这看起来也没有热气上昂啊,为何会烫嘴?”
“啊,哦!没有热气,是因为热气被外面的糖浆包封住了。”刘子生一边解释一遍打量着这个可能是叫东坡居士的人。
苏轼没有再说话,而是拿起筷子夹起一块,随着苏轼筷子的抬起,雪白的银丝随即就从盘中被拉起。
“啊哈,这道菜倒是怪哉啊,奇妙,太奇妙了!”苏轼玩心大起,站起身子就夹着菜肴往旁走开,苏轼是想看看这拔丝鸡子的拉丝,到底能拉多长。
筷子夹着菜肴从张顺面前而过,雪白的银丝也横在了张顺眼前,张顺真想伸出舌头对着银丝舔一口。张顺也喜欢甜的吃食,拔丝类的菜品每次试菜后也都会将盘底舔干净才算完,如今诱惑摆在眼前,着实是对张顺的一种考验。
刘子生看着还在试探拔丝长度的苏轼,不由得一头黑线,这货会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吗?怎么感觉有点二呢。
银丝终究是抵不过距离断了,苏轼摸了摸已经冷却硬化的银丝,折了一些放到嘴里,仔细的品味了一番之后,才试探的问刘子生道:“这是糖吗?”
这不是废话吗,除了糖以外,什么吃的玩意能拉出这么长的糖丝?
心中想什么反正别人也看不到,想怎么想就怎么想,面上却是不能露出轻视的神态,得罪人其实也就是往往在人的不经意间,更何况这种多少都会有点毛病随身的所谓贵人们。
所以刘子生依旧是那么笑容满面的点了点头,就好像没看见还夹着菜站在桌外老远的苏轼。
“好了,子瞻莫要闹了,平白让人笑话。”赵宗实实在是看不下去了,本来看着那盘颜色红亮,香气扑鼻的东坡肉正想要品尝一番,苏轼这番动作下来,满堂的人都看向了这里,着实让人尴尬。
苏轼也发现了自己有些冒失了,掩饰的一笑忙回到桌边坐下,将筷子上加的那块菜塞到嘴里,仔细的咀嚼了一番,而后眼睛一亮夸赞道:“店家心思倒是新颖啊,这道菜不但形奇而且味美,不愧叫做特色菜肴。”
“过赞,过赞!看郎君谈吐大方,举止随性自然,不知郎君可是东坡居士?”刘子生还是问出了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
“东坡居士?谁?我吗?”苏轼奇怪道。
“郎君不是那东坡居士苏轼吗?”听到苏轼反问,刘子生以为是自己猜想错误了。
“子瞻?你何时起了东坡居士的别号了?”正回味在东坡肉美味中的赵宗实也奇怪的问道。
“啊?没有啊。”苏轼回了赵宗实一句,而后又对着刘子生说道:“店家,某是苏轼不错,可却不是你称呼的东坡居士,你是不是认错人了?”
“是苏轼?却不是东坡居士苏东坡?”刘子生犯了嘀咕,这两人一看就是官员一类的人,如今的朝廷里叫苏轼的应该是就是苏东坡啊。
“店家,直呼我的名字可是对人不敬的态度哦,不过店家说的那个别号,我倒是蛮喜欢的,如果被别人起了去,倒是有些可惜。”苏轼像是失去了什么一样,有些惋惜的说道。
听到赵宗实喊苏轼子瞻的字,又听苏轼这么说话,刘子生才反应过来,什么东坡居士啊,那是苏轼被贬黄州之后才起的别号,如今苏轼初入朝廷哪来的别号。
苏轼给自己起的别号东坡居士,是因为乌台诗案被贬之后。
元丰二年四月,苏轼调任湖州知州。上任后,他即给神宗写了一封《湖州谢表》,这本是例行公事,但苏轼是诗人,笔端常带感情,即使官样文章,也忘不了加上点个人色彩,信件内的话被新党利用,说他“愚弄朝廷,妄自尊大”、“包藏祸心”,又讽刺政府,莽撞无礼,对皇帝不忠,如此大罪可谓死有余辜。
他们从苏轼的大量诗作中挑出他们认为隐含讥讽之意的句子,一时间,朝廷内一片倒苏之声。上任才三个月的苏轼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师,受牵连者达数十人。这就是北宋著名的“乌台诗案”(乌台,即御史台,因其上植柏树,终年栖息乌鸦,故称乌台)。
乌台诗案这一巨大打击成为苏轼一生的转折点。新党们非要置苏轼于死地不可,救援活动也在朝野同时展开。不但与苏轼政见相同的许多元老纷纷上书,连一些变法派的有识之士也劝谏神宗不要杀苏轼。
王安石当时退休金陵,也上书求情,苏轼得到从轻发落,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受当地官员监视。苏轼下狱一百零三日,险遭杀身之祸。幸亏宋太祖赵匡胤时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他才算躲过一劫。
黄州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大宋泼皮》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