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8章 技术换市场(1/3)
三天年还没过完,丰家村人就让四月提出的发财大计给刺激得兴奋起来。
里正召集各家当家人议事,商量建作坊入股的事,这次大家手头有了闲钱,都抢着入股。四月带着她手下几个人,算出建豆腐作坊和牛马车队前期投入成本,每股定为三两银子。豆腐作坊至少得盖三间屋,石磨四月送了,还得添置锅、盆、桶、缸、木架、打井,黄豆、柴火也要买。牛车可以暂时用挂面作坊的,后面还得自己添置。
最后商量确定,满仓的泥瓦班子,正月初十便动工,先盖豆腐作坊,再给有财大爷家盖两间屋的木工作坊。泥瓦班子最好招人,他固定招了三十人,其中五人是从邻村招的有经验的泥瓦匠。有财大爷家的木工作坊由大壮爹负责,除了一直跟他爹学手艺已经基本出师的二壮,村里还有两个小伙子跟着学手艺,大壮舅舅那边有两个孩子,也过来学手艺,木工作坊固定做工的有七个人。
豆腐作坊管事的定了四宝他哥二宝,丰平跟着大壮管挂面作坊也有了经验,四月让他到豆腐作坊负责管账。丰立秋他爹丰大力之前就和满仓一起赶牛车收麦子,村里的牛马车队便让他负责,丰功负责记账。车队也固定招了八个人,两人负责一辆车。二牛还小,依然跟着丰立秋管挂面作坊的账。
过了正月初十,刘童生自己背着小包袱就过来了。耕读学堂吃住条件很好,小厨房里,米面腊肉鸡蛋蔬菜一应俱全,床上被褥都是新的。知道刘童生家贫,四月还特地让韩氏给他做了两身长袍,两双鞋,好歹得有个先生样。
刘童生把学堂里外一看,满意得流下眼泪,再三向里正保证,必将尽己所能,教导丰家村子弟。
丰实制定了耕读学堂章程:村里孩子不分男女,五岁便必须进学堂学识字、写字、算数;学制三年,桌椅、算盘、写字板、书本由学堂统一提供;文房四宝村里代为统一购置;三年间须得熟读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学会写契书、家书;会打算盘、背九九表、会记账。每年奖励学业最好的几名学生一套文房四宝或一个算盘;村里做工机会,优先学业好的孩子;三年学习期满,想要继续读书的,家里自行送去镇上学堂。全村各家均摊先生日常吃住用度,不再另交束侑,先生月钱由四月发放。
之前女娃读书,是四月用头花引诱的。这次村里明文规定,男娃女娃全部都得读书,也不再有人反对。读书的好处,在上一批孩子身上已经显露无遗,不管年龄大小,都能捞着管事的活儿干,有几个年轻人在镇上铺子里找到活干;就连那么老实的东哥,因为认字懂账,不光能到县里大粮行当伙计,还能娶到城里媳妇。女孩子读了书也有好处,村里几个识字的姑娘议亲时,媒婆也当着有利条件向男方推荐。有个姑娘,就因为识字还懂算数,嫁给镇上一家杂货铺的儿子,据说过去后就跳过妯娌帮婆婆一起管理铺子。
这诱惑,谁能抵挡?
不得不说,过上好日子的现实,让村里人的格局慢慢打开了。
正月十五开班时,村里适龄的十六个孩子,全来学堂读书了。学堂暂时只有一个先生刘童生,他主要教识字,计算还是由而大壮他们第一批学员轮流来教;丰美和另一个姑娘依然负责学堂书房的书籍管理与借收,帮先生做饭洗衣。村里也给两个小姑娘每月开了三百文工钱。钱不多,难得活计轻松,说出去面子上也有光。
喜事成双,正月二十,清水镇知事就送来公文,丰秋山正式接任里长。
附近九个村的里正、清水镇另外两个里长都来道贺,看到丰家村这红红火火的发展势头,无不羡慕,拉着丰秋山要求带一带。丰秋山趁机向周围几个村里正承诺,后面有招工的机会,会优先自己管的十个村子。
到二月初,豆腐作坊便建了起来,豆腐作坊一建起来,泥瓦班子马不停蹄地又开始帮有财家建木工作坊。
之前四月便在自己作坊教十位男女做豆腐,到豆腐作坊建起来时,大家已经能熟练地做出豆腐来。四月还教大家做豆干、千张、豆油这些别的豆腐作坊没有的豆制品。
作坊一建起来,管事的请了几位长辈和四月,商量如何卖豆腐。最后在四月的建议下,大家决定把生产的豆制品分成两部分卖,一部分到镇上摆摊卖,另一部分由村民挑着走乡串村卖。
豆腐作坊第一天只生产了豆腐和千张。作坊做工的人半夜就起来打豆腐,一大早,往镇上送豆腐和走乡串村的村民,便热热闹闹地挑桶端盆分装豆腐,很快就满怀着赚钱过好日子的希望,带着豆腐千张往镇上和邻村分散而去。
到了午时,卖豆腐的村民便陆陆续续回来。先回来的大都是走乡串村的村民,他们挑卖的豆腐不多,卖得快的半上午就回来了。倒是去镇上卖豆腐的回来得比较迟,到傍晚才回来,还有一点豆腐没卖完,千张却卖得很快。
镇上原本就有卖豆腐的摊子,千张偶尔也有,大都很厚,如丰家村豆腐作坊做出来这般薄的千张没有,因此卖的很快。
作坊几位管事根据第一天卖的情况进行调整,决定第二天镇上卖的以千张为主,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鬼来一笔》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