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一路向北行(1/3)
郭子兴本是安徽濠州的大地主,趁元末天下大乱之时,他散尽家财,拉起队伍加入到红巾军当中,并且自封为“节制元帅”。
朱元璋投靠了郭子兴后,郭子兴交给他的任务都能够出色地完成。渐渐地朱元璋在郭子兴的队伍中的地位越来越高,而为了尽力拉拢住他,还将自己的养女马氏许配给他。
朱元璋这人本身确是带有帝相,身边聚集依附的人越来越多,加上他的表现太过抢眼,这招来郭子兴两个儿子和一位妻弟的不满。
倒霉的是,至正十二年(1352年),元军围攻濠州,朱元璋也在其中,众人拼尽全力,坚持数月,总算没被破城,但人员损失严重,粮草不济,而元军也同样伤亡严重,双方相持不下。
有人会问,起义军不是还有刘福通这支吗?这里要说一下,北方红巾军(刘福通这支)从至正十五年(1355年)才开始主动出击,现在暂时不多做介绍。
我率军沿着太湖北上,首先途经长兴,这里驻兵不多,当官的早已跑路。大军一路碾压过去,没有费吹灰之力就拿下长兴。大军在此补充物资,整顿一番,随后继续北上宜兴。
说起来,自征战以来,我还未尝败绩。此次北上宜兴,我是信心满满,毫无压力。
大军休整半日后继续挥军北上。日落前在距离宜兴三十里外安营扎寨,与此同时派出探马四处巡视警戒。
与此同时,徐寿辉与彭莹玉、项普略率军掠过长兴,向溧阳、溧水而去,这样就形成了两路合击。
第二天一早,大军整装,继续北上而去。一路上并未见到元军任何探马,这让我有点奇怪,按理说,大军行动这么大的动静,加上长兴之前官员外逃,不可能宜兴这边没有任何反应。
张定边和张必先骑马伴在我的左右,张必先开口说道:“元帅,为什么一路上不见一个元军探马呢?这有点不太正常啊!难道说,元帅的威名已经达到不战而驱人之兵,宜兴的官员守将也已经闻风而逃?”
好嘛,这马屁拍的,不得不说,听的是心里那个舒坦。
不过我现在有几斤几两,自己心里还是清楚的。
我咳了一声,回道:“我看不是我的威名足够响,怕是元军内部早已腐朽不堪,官员已经没有抵抗之心了。”
说话间,已是接近午时,探马来报,宜兴城就在前面不远处,我让继续探察,随时禀报。
并下令埋锅造饭,另派人去林间砍伐树木,打造攻城梯,准备午后攻城,一切都按部就班进行。
我打量了一眼宜兴城,城头有人影走动,也不知城内到底有多少元兵。若是此时有那种回回炮就好了,哪怕有投石车也行,无耐这两样我都没有。
虽然上次有一些元军投靠到我麾下,也打听到有部分人会操作回回炮,但由于行军匆忙,而且打造这种回回炮是需要匠人的,也需要不断的试验,只能等安稳下来后再想办法了。
我让传令兵将张定边和张必先等人叫来,一起商议接下来该怎么攻城。
张定边首先开口道:“元帅,这宜兴城内估计不会有多少元兵,不如直接强攻,一举拿下。末将愿一马当先,为元帅夺下此城。”
张必先则道:“此事我看可以分多路进攻,刚才探马来报,说是这宜兴城有好几个门,如果真的守军不多,我们兵分两路甚至三路同时进攻,他们就会应接不暇,顾头不顾尾,只要有一路兵马攻进城去,我们就能迅速拿下此城。”
以我们现在的人马,分三路足以,各领五千兵马。
正在我沉吟间,又有探马来报,在城外遇到两个打猎的百姓。询问之下,这两人是父子俩,就是这宜兴城的人,出来打猎两天了,正待回城,无耐城门关闭,一时进不得城。
经过询问,这城里原有人马三千余人,但前两天他们出城时,见过有大批官军出城门,朝北而去,具体人数不知,城里目前守兵应该不会太多。
大伙一听,不由放下心来,这下应该轻松了。
我问那探子,可见那父子俩打到过猎物?
“他们两人手里各提着两只野兔,有只血迹还未干,像是刚打到的,属下已经验看过。”那探子回道。
嗯。很好,我点了下头,道:“你先下去吧,先命人将那父子俩看住 ,待攻下城池后再说。”
是,元帅!”探子转身而去。
我思考一番,对众人道:“我有一个想法,如真如那父子俩所言,城中元军并不多,我们是不是可以劝降一下,看看能不能兵不血刃的拿下此城。万一成了的话,大家伙也不用拼杀流血,是不是比较理想呢。”
众人听闻我如此说,也是互望着,都知道,劝降这可不是个易事。首先劝降之人必须口才好,也就是脑瓜子要灵活,能应对突发之事,这样才能说得动城内元军。那么谁能胜任呢?最后大家一致望向张必先。
见大家伙都望着自己,张必先随即说道:“元帅,必先愿前去走一遭,如若成了皆大欢喜,如若不成,也莫要怪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重生大明陈友谅》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