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2章 平蛮方略(1/2)
王公公听到李逸如此说,大喜,心里对李逸的感激之情再次升腾起来。
如果这次谋划能成功,这小子可是第二次帮咱家大忙了,嗯,看其是为了代家的姑娘才不愿意到咱家手下来,但咱家可是厚道人,可不能忘恩负义,得找个机会抬举他一下。
二人找了一个相对机密的地方,屏退了左右,李逸将其计划和盘向王公公托出。
王公公,略一陈吟,不由点头。如今大宋朝廷,尙属开国之际,整体的风气是积极进取的,但这种进取不是盲目的。
在这个能臣辈出的时代,如果中央的王公大臣们能够看到叙府边境的情形,必然是能够做出理性的判断的。
只要王公公能够将此地的信息,能通过内卫的渠道上报上去,相信他的分析和判断是能够在朝中引起注意的,如果前线真的不利,那么他的意见定然是能够让他脱罪的。
要是打赢了,那更好,我王公公忧国忧民,未虑胜,先虑败,那更是恪尽职守的表现。
不过,这东西一递上去,必然是要得罪王将军了。得罪,什么时候,一个小小四川军区叙州方面军右路军先锋王将军也值得咱公公看到眼里了。咱公公和和将军不是一个层面的人,有句话说的好:
你什么档次,也值得我王公公亲自算计?
计划既然定了下来,两人就坐了下来,拿出了纸笔,李逸一条条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其中包含了许多李逸之前的世界的对待少数族裔的办法、军队提升战斗力的手段、获取民心改善民生的措施等等。
二人再结合当前社会的实际情况,一条一条的进行推敲,最终一份被后世称之为“平蛮六策”的方略,在二人的手中形成了。
其核心在于:
是政治地位的确定,军事上战争的征服,经济社会的发展,管理模式的改变,风俗习惯的改造,民生水平的改善。
之前,在川蜀割据政权的统治下,对蛮人的统治实行的是土司制。虽然名义上是统治,但实际上政令到珙县就基本实行不下去了,在蛮人的地盘上,他们才是实际上的王。
目前,由于政策的不统一,在平常人看来,蛮族享受了过多的优待,但又是不服王化,经常闹事,蛮族和主体民族的矛盾是极大的,所以需要首先确定地位。再从军事上征服,经济上压制,管理上改造,用一个
就长期来说,取消政治特权,实行改土归流是必要的,这是这个地方长治久安的基础。但就目前的情形来看,暂缓进攻,巩固在川蜀的统治。
蛮人也是人,也要追求更好的生活,在稳定几年后,巩固叙府和珙县的防线,不浪费兵力,专心巩固统治,发展经济,训练适合山地作战的部队。
这边在发展,而蛮人那边,却会因为经历封锁等原因,不会有多大的进步。等到时机成熟,再打一场大的歼灭战,消灭有生力量。
再趁这个时机,对蛮族的整个社会经济进行改造,设立流官,消除土司为代表的贵族阶级的影响,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朝廷的统治。
在实行的期间,可以给愿意投靠的蛮族一些帮扶政策,帮助他们更好的融入社会,但绝对不能以牺牲主体民族的利益为代价,那只会提醒他们的不同,更加融入不了社会。
当前,建议前线大军立即后撤,以叙府为中心建立防线,减少军队不必要的消耗。这样的建议,想来也不会得到想立功的将领的支持,但却是最稳妥的办法了。
和平,不是那么容易建立的,作为一个和平主义者,李逸真是操碎了心。
二人商议完毕,王公公心情大好,他才不管武将们会怎么想,只要他能够从这个旋涡里抽身,这才是最要紧的事。
“公公,此件最好和王将军商议一下,如果他能听最好不过了,如若不听,再上报不迟。毕竟背后上报,对公公名声不好。”
王公公这个感动哦,这个李秀才,真是为咱家着想啊,咱家也不能忘了他。这个意见,必须以他的名义报上去,我只是偶然得知,认为有道理。嗯,就这么办。
李逸还不知道王公公已经在心里把他给卖了,十分开心地离开了,继续和大小姐一起,去收拾收拾准备离开了。
王公公拿着总结出来的方略,一溜烟地找到了王将军,由于找到了后路,王公公此刻的心情是相当的好,笑嘻嘻地给王将军呈上了方略。
“将军,咱家偶然得到一平蛮方略,为叙府李秀才所所献,咱家阅后,认为深有道理,特呈与将军。若是有理,你我共同上书,请旨施行。”
王将军看过方略,本来就因为战事不利,心中懊恼。又见方略中明指自己用兵失误,不由更加恼怒。猛地拿起方略,往地上一扔。
“哪来的书生,满纸胡言,我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取,哪来不利。朝廷大政,岂是他一介书生能明白的。莫不是蛮人奸细,想用计使我军不战自退。”
“公公不要被此人骗了,不知道从哪里得来的祸国殃民的言论,定是反贼所为。来人,给我聚将点兵,我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我真的是个和平主义者》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