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8章 菩萨心肠(1/2)
城墙外的蛮兵越聚越多,已有一两千人的规模,城池又是矮小破旧,加上离县城不远的起伏的山脉,在城墙上看起来,颇有一种黑云压城的感觉。
眼见城门已经关闭,城墙上也增派了守城人员,急切之下,以强攻的方式破城显然是不可能的了。只见蛮人之间,走出了几个人,似乎是领头的,来到了城门之外,仔细观察了城门的情况和布防形式后,他们又有了新的动作。
只见他们把刚才抓住的商户和平民集中到了一起,大约有一百多人,只见蛮兵们将这些人押送到了城门约一百步的距离,就看见蛮兵中走出一人,看样子应该是个宋人,只是不知道此人是受到胁迫还是已经投靠了蛮人。
此人打着一个宋军通用的停战的手势,走到了城中可以听清楚喊话的距离,朝着城中喊到:
“里面的人听着,蛮君托我给你带个话。”
李逸一听,这话怎么这么熟悉,下一句是不是要封官许愿了,只要投降,金子大大的有?问题是,就你们蛮人这形式,这经济,谁会投靠你们啊,49年投靠国军么?
只是没有想到,这人并没有像李逸想象的那样,提出投降的好处。反而出乎意料的提出了有偿撤退,释放俘虏的要求。
“上天有好生之德,我们王子也是读过书明事理的人,既然你们已经发现了我们的计划,继续强攻不过是徒增我们双方的伤亡罢了。不如打个商量,由你们补偿我们这次出兵的费用,我们即刻退兵,并且释放这些俘虏。”
“如果愿意的话,你们可以派出人员来和我们商议,谈好细节之后,我们可以立刻释放这些人员。”
城墙上的官员听了,却是犯了愁,如果蛮子只是拿商队和百姓的性命,来威胁打开城门,那官员们只需要直接拒绝就好了,毕竟守土有责。按照大宋的律例,官员都要和城池共存亡,更何况是这个时代不值钱的商人和百姓,以他们的死亡来换取自己的生存和官位,这些官员不会有一丝的犹豫。
而现在,蛮族提出的是以俘虏交换物资,那官员们就陷入了纠结和犹豫中了。如果答应,如果给了物资后,蛮兵如约而退,那就是最好的,皆大欢喜。但是如果不退,物资岂不是白给了,本来大部分人都是新投降大宋的官员,会不会被扣上资敌通敌的帽子,谁心里都没有底。
但是如果不给物资,城下这百十来人,毕竟是手无寸铁的平民,受到儒家教育的官员们还是无法做到心如止水。而且,几十个百姓的死亡,在大宋这绝对是大事,明明有救下百姓的机会,却毫无作为,见死不救的帽子,被扣到身上,也足够让官员们无法翻身。
正在城墙上官员,特别是高知县纠结的时候,李逸却觉得无比的奇怪,事情真的就这么简单么?蛮族精心策划了这么久,就只有一个计谋么?李逸越想,越觉得不对,但是这时候还没有想到问题出在哪里,只能站在一旁,等着周围官员们的决定。
显然,官员们还是不敢拿上百百姓的生命做赌注,小小的珙县,承受不起上百百姓死亡的事实。在短暂的商议后,大多数人还是决定答应与蛮人进行谈判。
县尉作为谈判的代表,从城墙上吊下,与蛮兵进行了商讨,不多时,便带回来了谈判的结果。
蛮子要的钱财物资的数量很多,但还是没有超出本县的支付能力,这也让多数官员对谈判彻底放了心,要是是计,何不随便要个金额,这种压着你的底线,最大化谋求利益,倒像真的是只为求财了。
除了高知县之外的众官员,已经接受了谈判的结果,李逸也觉得确实像是求财罢了,虽然心里还有疑惑,也没有开口说什么,只是继续疑惑地看着蛮兵的队伍。
高知县最终还是抵挡不住,准备接受蛮兵的要求,正准备唤过县尉,再次出城商议交换的细节,却听到李逸突然向他喊到,
“大人不可,此是蛮兵之计,不可中计。这些所谓的人质之内,必然有蛮兵假扮的,而且数量不少。县城内青壮多去支援前线,如果放人进城,必然造成混乱,给蛮兵破城的机会。”
本来李逸是不想再管此事了,但就在他看向蛮兵的时候,却突然发现里面有一人,穿着的是之前他们所坐车辆赶车的家丁的衣服,只是这个人,他发誓从来没有见过。
这下,李逸突然感觉头皮发麻,这是什么情况?仔细地确认了一下,发现有不少所谓的商队成员和百姓的身上,衣服并不是那么的合身,也不是说大小有多大的问题,就是一种严重的不协调的感觉。
是了,人穿什么衣服,是一种习惯,粗布有粗布相适应的动作,长衫有长衫需要的礼节。当人穿上不熟悉的衣服的时候,怎么都会有一种不协调的感觉,就是这种感觉!!
这下就解释的通了,蛮人再一计不成之后,又想了一个计划,想要利用所谓的百姓,混进一部分的士兵,先混进城内,那么不管是直接制造混乱还是控制城门,都有很大的几率成功,到时候再坚持到他们的大军到来,那么攻陷城池也不是不可能的。
“李秀才,何以见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我真的是个和平主义者》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