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1章 蛮兵退了(1/2)
几个大头兵倒是没有把高知县的威胁当一回事,其中一人满脸吊儿郎当的样子,直接走到了队伍的前面,对着身后的几个同样还是想进入县城里的士兵说到:“这个该死的狗官,我等兄弟在前线浴血奋战,他们在后方享福,今日要不是我等,他们早已落入蛮子之手。如今蛮兵都已退后,正式我等入城休整的时机。狗官为了一己之私,视我等生命如草芥,今天我等就要进城,看这些狗官敢耐我何?”
说罢,由这名士兵领头,几个还想进城的士兵汇聚在了一起,继续向城门走去,其他的士兵也是盯着他们,想要看城内之人如何处理这几个人,如是没有惩罚,他们也定会一拥而上,进入城池。没走几步路,就看到城墙上,那个领头的文官命人射了几根箭,落在了他们的前方不远处,显然这是一个警告,他们不由得停下了脚步。只听城墙上那个令人讨厌的文官发话了。
“你们是官军,目前敌人尚在城下,城池尚未脱险,百姓尚且在浴血奋战,你们怎能修整?况且,这些蛮兵怎么来的,要是你等在前线用心用力,即便不能剿灭蛮族,也不会让如此多的蛮子渗透到这里来。你等犯了如此大错,不思奋勇杀敌,以弥补错误,反而只想入城休整,这也是你们王将军教给你们的战斗之法么?我身为一县父母,只能对全县百姓负责。左右,听好了。在蛮兵全部退兵之前,不管是什么人,什么理由,都不得打开城门,有无故靠近城门者,当作蛮兵奸细处理!”
那几个跟着出列的士兵,听到这些话,心知城内不会为了他们专门打开城门了,也就没有继续向前走了。只有那个领头的兵油子,虽然心里已是十分惊恐,但自己已经说出了大话,再加上也是气血上头,依然还是继续向前走了几步。
也就是这么几步,城头的士兵和民壮就在高知县的带领下,射下了暴雨一样的箭矢,这倒不是因为箭矢的存量还很多,而是高知县想用这样的方式造成视觉上的冲击,从而震慑到其他海蠢蠢欲动的人。
事实证明,这样的方法确实很有震慑力,这个可怜的兵油子,眼见是被射成了刺猬,满身是箭的倒在了通往城门的路上,当然,如果他前进的方向不是往城内,而是向着敌人的话,那可能就会成为被无数人称赞的英雄的故事了。
其余的人见城里的守备人员已经下定了决心,又见蛮子已经在向后方汇聚,可能是有了退却的意思,也就不再坚持要进入城池。而是在城下重新整顿了队形,虽然衣服还是很破旧,倒也有了几分精锐的样子,毕竟这还是大宋的军队,全天下目前最强的军队,基本的素质他们还是有的。
蛮人的头领们这会也正在气恼,他们终于得知了为什么这里出现了这么多官军的原因。其实说起来,他们的两个计划,一个是用部分部队,利用地形、气候的优势,拖住前面进攻的官军,尽可能的让官军受到杀伤。而另一个,就是抽调部分精锐,就趁着官军被拖住的机会,潜入到了县城周边,实施诈城和攻城的计划。
只能说,他们的计划实施的太顺利了,两个计划都几乎获得了完全的成功。但是事情坏就坏在这里,谁也没有想到,在后方原本只是作为袭扰的部队,居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仅是拖住了官军,还打败了官军,让官军不得不丢下自己的粮草辎重,仓皇往城池方向逃窜。
这对于袭击县城的部分蛮兵来说,就很尴尬了,如果按照原来的计划拖住官军,那么官军也就不会撤军,这里哪怕是诈城没有成功,也能凭借兵力上的优势攻下县城。现在,另外一边取得了更为辉煌的胜利,打的官军连粮草辎重都不顾了,也要仓皇逃离。而自己这边,就只能宣告行动失败了。
看着城墙下的官军已经不再慌乱,阵势也逐渐摆好,蛮兵的高层只好感叹一声,真是造化弄人。不过想到后方却得的大胜,加上获取粮草辎重无数,总得来说,他们也算是取得了胜利。于是,蛮兵高层当机立断,决定从此地撤出,避免城下的官兵越来越多,造成更大的失利。
蛮兵的撤退还是很有章法的,和李逸想象中的杂乱无章的撤退差别很大。蛮兵先是在原地留下了足够数量的警备力量,然后其余的人有序的退入山林之中。在山林的的道路口,由留下部分掩护部队,保护前期的警戒部队撤离,总的来说,部队的撤离十分有序,在这方面,真的能够和宋兵的精锐部队相媲美了。王将军之前拿看乱民的标准来评判蛮兵,难怪吃了大亏。
官军看到蛮兵撤退了,也不追赶,一方面是前方作战的官兵,深知在山林中的蛮兵的厉害,一旦追击深入,自己这点人手是完全不够慢兵收拾的;另一方面,自己本身也是逃离前线,属于败兵,人困马乏,守城还能尽力一搏,想要追击,拿多少是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认识;第三方面,如果敌军撤退了,按照之前高知县的承诺,那么他们就可以进城歇息,这才是他们最大的愿望,至于能杀多少蛮兵,随缘啦。
不久后,蛮兵终于退去了,不管是城墙上的高知县一行还是城门外的官军,都是松了一口气,蛮兵的撤退,对于高知县来说,他力排众议,坚持守城,发现了蛮兵的阴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我真的是个和平主义者》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