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5章 霸占嫁妆(1/2)
“我先自罚一杯。”
温祈接过酒杯一饮而尽。
虽然他不喜欢这种场合,但酒桌上的规矩他还是懂的。
他今天有非来不可的理由,只能试着融入。
但这顿饭是姜明请客,他却插不上一句话。
就连温祈想给姜明敬酒,也被人打断,“姜御史不胜酒力, 多了会耍疯,让人看了怪笑话,温编修还是别同他喝了。”
姜明连替自己辩解的勇气都没有,只能默默收回酒杯,尴尬笑笑,“还是算了。”
不能喝酒,他只能同温祈攀亲戚,“说起来温编修也得喊我一声二叔呢。”
婚期已经定了,就在下月初九。
等姜迎嫁过去,更是坐实了这门亲戚。
“姜御史怎么还带走后门呢。”
桌上有人不满。
“咱们喝酒不就为了图一个乐子,给这称什么亲戚不什么亲戚的多扫兴。”
“要真细算起来,咱们这桌上谁跟谁都是沾亲带故。”
这话不假,朝中权贵就算更新换代一轮,还是那几个氏族大家。
京中当官人家只喜欢跟当官人家结亲,所以这来来回回,谁跟谁都能论个亲戚。
温家要不是头几年衰败太快,上赶着认亲戚的人只会多不会少。
也就近一年里,温祈得了个探花,被分进翰林院。
只要不是世家子弟,考取功名后一般都会被外调,美其名曰在外磨练几年回来可以封大官,但真的熬出头的也没几个。
毕竟是要做实绩,真要做起来当真不容易,不仅要顾及当地权贵的利益,还要替上面的人遮羞,否则就算一意孤行做出成绩,动了上面的蛋糕,早晚也会被打压下去。
被外调出去的大多熬到个县令、县丞的位置已经算是极好的了。
再幸运一点,被分到富庶之地,也算衣食无忧。
这些针对的只是普通家庭出身的读书人,能掏得起打点的钱,但不多。
真一分钱都拿不出来的,早就在殿选那一轮被刷干净了。
温祈是个例外。
他虽然没出钱打点,但负责殿选的考官以及皇帝都很看重他。
甚至破格在殿选名单出来之前,便将他列入翰林院名单,这可是实打实地器重。
这便是第二类。
真的才华出众的,得考官和皇帝青睐的,或是世家子弟给足了打点,就会被分进翰林院。
也算是从基层做起,一步步往上升。
升的快的,没两年就能位置三四品。
升的慢的,至少也能到五品。
很少会有人原地踏步。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温家就算穷到一毛不拔,也能用名声撑着。
温祈的祖父可是远近闻名的文人大家,就算不在朝为官,他在文人间的影响力也是响当当的。
光是前来探讨的,就够把温家的门槛踏平了。
更别提前来拜师的了。
温祈小时候曾见过祖父训斥徒弟,那徒弟是个颇有名望的家族的纨绔世家子,结果到了祖父跟前,他大气不敢喘,头也不敢抬,更不敢跟祖父顶半句嘴。
后来祖父一死,家里叔伯为了瓜分祖父留下的资产闹得不可开交,上了公堂分家。
他祖母带着他跪在大殿之中,挑明了说不要钱不要房子,只要祖父留下的那些典籍,还有祖父的牌位。
结果他那些叔叔伯伯竟真不分一点家产给他们这一老一少活命。
对外,他这些年是靠着祖母带来的嫁妆读书生活。
对内,他跟祖母其实也没他们想象的那么清贫。
人啊,有时候还是要对外装一装。
因为祖父的牌位在,所以他才是正儿八经地温家正系的嫡孙。
至于分家分出去的人,祖母早就把他们除籍了。
就算温家日后起来了,他们也没办法仗着温家的名声捞好处。
眼下这些官员巴结他,多半是因为皇帝微服出行随行的名单。
每隔五年,皇帝就要出宫一趟,去看一看下面的民情。
今年轮到锦阳县了。
锦阳县可是近些年兴起的通商之地,附近百姓与西域商人友好共处,商业发展迅速。
皇帝正是想亲眼去看一看这通商带起来的繁荣究竟是怎样一副光景。
他亲自起草了一份随行名单,里面便有今年科举的状元郎和探花郎。
分别是齐国公家的嫡孙齐长远,温家嫡孙温祈。
这可比在翰林院干熬升官要快得多,就算这一路上他们什么都不做,等微服出巡回来,至少也能向上升一级。
这美差他们是垂涎不到了,但这陛下跟前的红人,他们还是能巴结一下的。
温祈愿意过来也不是为了听他们巴结的,他是来办事的。
元中丞是她母亲的堂哥,也在御史台当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高门贵女【重生】》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