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章 压敏胶厂(1/2)
我按照林叔叔的吩咐找到了九眼桥成都纺织厂,结果门卫说不认识条子上面的人连厂门都没让进。后来好说歹说让我在门卫室填写了一张《应聘登记表》,然后告诉我回家等通知,我想算了多半这一趟白跑了。
再后来发现同学些要么考取了大学、要么上了技工学校,再不济的也在父母的安排下找到了工作,还有几个考起了警察和城管!简直让我羡慕嫉妒恨。
于是我再也按捺不住了,每天都在成都晚报上搜寻报缝中间的招聘信息,就连蹲厕所的时候也没有停。
成都那时候找工作要分三个档次:最初级的是“九眼桥劳务市场”,当然那里是不需要文凭、对年龄身高也莫得要求劲大就行。但对我这种应届高中毕业生来讲,那里显然太Low了;再不就是企业的直接招聘,但对求职者要求特别高,去应聘的人挤破门竞争相当惨烈;还有一种就是在营门口的招聘市场,美其名曰”人才市场“......
于是我权衡再三毅然选择了直奔营门口。
第一次去到大型招聘会确实有点紧张,一早起来我用海飞丝洗了头,用老汉儿的剃胡刀把脸刮出了几颗血珠珠儿……
来到营门口社保局原址,见一排三层办公楼相当的严肃!外几个穿盗版高尔夫西装的人在发传单。他们一边询问应聘者的需求,一边推荐不同的岗位,有点像医院门口的票穿穿。我假期卖过录像票,晓得他们是啥子灯儿,没有去甩实他们,转身就快步上了楼。
来到三楼豁然拥挤像麻雀开会,这个著名的“人才市场”完全像是个菜市场,只是卖东西的“人才”在外头,而买主却关在摊位里头。每个摊位只有一张桌子,吊顶下悬挂了招聘信息和单位名称,摊位前放了一张凳子,是供找工作的人面试用的。
当时的招工单位主要以一些乡镇小厂居多,一些苍蝇馆子招聘服务员也来凑热闹。还有那时候流行的“皮包公司”招女秘书、财会等岗位。他们大多只要求有高中学历,晓得大学毕业生根本不会朝这儿看,那些“九眼桥”搞装修的中老年“杂工”也不会来这儿......
我涨红着脸围到这些摊位走了几个来回,也没有脾气去直面其中的哪一家。他望起脑壳不停的看这些公司的简介:哎!要么太远了,稍微近点的对个人的身高、体重和视力又有要求。
这时候摊位里头,一位西装笔挺的青年小伙子叫住了我,他问我想来面试啥子工种的?我支支吾吾说我也不清楚,只是先来看看再说。小伙子说:看到你走了几圈了累不累?要不然你先坐一下,我给你介绍一下我们厂的情况?
他说他们厂叫“协力压敏胶厂”,是生产纸箱封口胶的。厂区在百花潭附近(那个时候一环路以外都是田坝坝),虽然是城乡结合部但离市区也不太远,让我考虑考虑看有没有兴趣......
我见这位自称“罗厂长”的领导个子不高,但眉清目秀,年龄在27-28左右,一副镀金秀琅眼镜架在他挺拔的鼻子上显得非常的诚恳并有文化。
他说自己几年前大学毕业以后就被分配到“国营第一汽车集团”下属厂工作,在厂期间深得厂领导的器重,与广大工人师傅们的阶级感情也不错,25岁就被选为车间分管技术的副主任了。
由于少年得志,又一直怀揣一颗自主创业的心,所以去年就和几个兄弟伙注册了一家“玻璃防雾用品厂”,主要生产一种防雾的眼镜布。投放市场后发觉效果非常好,为此他对办实业有了信心,便又一次对市场进行调研;
他们发现纸箱封口用的胶带,都使用的是聚丙烯为材料。虽然粘性不错但韧性太强,必须要使用刀具才能把它剪断,还经常看到工人忘了带工具用牙咬!于是他想把聚丙烯改为牛皮纸,那样工人只需要随手一撕,就可以轻松搞定这个工序.....
不知不觉他们摆了一个多小时的龙门阵,我也没有了开始的那种紧张,还时不时反问一些关于工厂的事。感觉这个时候的我才是面试官,“罗厂长”是来应聘的技术员。
后来我也把自己的情况给罗厂长作了汇报,一时间他们仿佛已成了朋友。随着中午12:00的临近,卖盒饭的小贩陆续开始进来、周围应聘的人在回锅肉香中渐渐散去。除了几个还在加紧填表的青年,大部分摊位只有招牌在头上晃来晃去。
我也填好了《应聘表》并详细记录了协力工厂的地址,还有他的办公地点”镗钯街“(多少号记不住了)。与罗厂长相约下周一就到他厂里去报到,这可能是我的第一份工作啊!
星期天我特意去劳保商店买了一身蓝色地勤工作服,母亲还给我的包里装了几双线手套、一盒创可贴、一个装饭的搪瓷碗。叮嘱他说:“你眼睛不好骑车要小心哦!在厂头上班要加倍小心,要和同事领导些处好关系哦!这20元钱你也揣到,不要给你老汉儿说……”
我感觉是要上前线,急忙告诉老妈不用担心。厂长是一个非常巴适的人,有文化又耿直的很,说他有信心在厂里干出一番天翻地覆慨而慷的成绩。
就在他信誓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早熟的男人》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