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7章 海上判官(1/4)
在乌石儿和兄弟们劫商船的同一时间,在交趾洋(注:即今日广西北部湾)一个叫簕山的渔村一处浅滩上。一个脸如干枣,一脸凄苦的县官那时正在断案。
他的县衙有些逼仄,仅在丈匹之间,四周还塞满了书。乍看过去,倒像是一个书屋。头顶“明镜高悬”的牌匾,简陋得像是拿一块破船板随意挂上去的。衙役也仅一人,持着半截船桨,脸上也是凄苦萎靡之色。那县官穿着一身宽大破烂的官袍,胸前的补子都掉了下来,耷拉着一角。顶戴花翎更甚,一个破帽子半边豁口,上面的红缨也是只有一绺儿,还脏得乍看之下,更像黑色。此时,尺许之间的地上,跪伏着两个破衣烂衫的渔民,他们因为打鱼,起了争执,一个说鱼是他的,另一个则说鱼是他的。两人争执下,喋喋不休。
那县官从案后踱步走出来,穿着一双破草鞋,走到两人跟前,蹲身拿起地上的渔网看了看,又蹲身下去,瞧了瞧两个渔民,心里有了判断。正折返走回桌后,突然外头哗啦一声,他晃了一下身子,继而“屋外”有声音传来,“不好了,郭大人,官差来了。”
县官一愣,一边的衙役快步走了出去,两个渔民也慌忙站起身,面面相觑。县官快步跟了出去。
原来,这是一艘小渔船,正搁在浅滩上。一个慌张的男子,在船头紧张地撑船桨,脸却朝着岸堤。岸堤上,几个官差正疾步朝着船只跑来,挥刀大骂。
这官船船尾上架着炉灶,此时,有个女人抱着孩子正在煮饭,也一时慌乱起来,抱着孩子,蜷缩在船头,不时看看岸上的官差,又看看船和岸头交接的水面,神情急切。
“快,快,快划船!”船上的县官喊道。
衙役和两个渔民,还有呼喊的男子,顿时拿起船桨,开始卖力划船,朝深水处划去。
县官见岸上的官差跑近,直至跑进水里,他们嘴里大声呵斥,让县官停船。县官见形势危急,自己也拿起船桨奋力划了起来。岸上的官差一看船只溜走,不再追赶,在岸上呼喊嚷嚷了几声。站在浅水里的捕头朝四周看了看,收刀入鞘,转身对几个捕役说:“好了,走吧,回去吧。”
其中一个捕役问道:“不追了吗?我们乘船追,能够追到。”
捕头瞥了一眼属下,说:“没看到他们已经漂远了吗?追不到了。”
属下嚷道:“追得上啊,为什么不追?”
捕头一边从水里走出,一边说:“追到了又能如何,吓唬吓唬得了,他还是有些用的。”
几个捕役从水中走出来,纷纷收起刀鞘,说笑着走上岸堤。
那嚷嚷的捕役愤愤不平,问道:“这狗杂种什么来头,他冒充县官就算了,怎么还那么多人信他?”
捕头站到岸堤斜坡上,扫了一圈周遭,一些烂船搁浅在滩头,于是说:“新来的,老百姓当然知道他是假的,朝廷不让出海打渔,他们没办法活,只能偷偷儿出海渔猎,他们产生纠纷找谁去?找咱真正的县太爷吗?那不找死吗?还能怎么办?那家伙是个秀才,会写文书,渔民有了矛盾找他断,他断得清楚,服人,他就以海上判官自居了。”
“那就不抓了吗?他可是冒充朝廷命官啊。”
捕头瞪了 一眼属下,扭脸就走,边走边说:“你没有亲戚打鱼为生吗?”
那捕役摇了摇头。
捕头说道:“我有。”继而指了指其他兄弟,“他们都有。”
捕头朝着远处海面又望了了一眼,嬉笑着走了。
此时,那假冒的县令见岸上的捕头走了,这才停下船,直起腰身,揉了揉酸痛的肩膀,对一旁的渔民和他的两个衙役说:“好了,好了,别划了,我们开始审案。”
几个人又走回船舱内。
县官坐定,看着眼前的两个渔民,突然他摆摆手,说:“不审了,不审了,走吧,走吧。”
两个渔民和衙役都有些纳罕,不知道“县太爷”怎么了。
叫高岩的护卫,杵着船桨作杀威棒,问道:“郭大人,怎么了?”
“滚!”他突然吼道。
几个人顿时都怔怔地站着,看着桌后的县官,不知道如何是好,就是愣着不走。
此时,外头听到声响的女人抱着孩子走了进来。她叫李萍,是“县官”的夫人。她只看了一眼,大致明白过来,于是示意高岩先把渔民带出去。渔民走出后,她抱着孩子走到丈夫跟前,朗声说道:“又犯什么病呢,他们信得过你才来找你,你发什么脾气?”
“哼,还郭大人?,我是大人吗?大人有被官差追的吗?”县官一屁股坐下身,“夫人,我不想如此下去了。”
她气凛凛地将孩子放在一边,嚷道:“郭学显,你可以发脾气,冲我发都可以,但你不能冲他们发脾气,你知道你在他们心中是什么吗,那就是青天大老爷,官府承认不承认,那是他们的事,你一心想当官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他们吗?”
郭学显别过头,扫着床舱内的书,低吟一般说:“夫人,我只是被他们一追,心里不好受,我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海盗们的全盛时代》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