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1章(1/2)
在这里,孟子并没有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而是说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做出准确的选择。孟子预设了“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的前提。我们可以看到两个事实:第一,鱼和熊掌都是好东西,都难以割舍;第二,熊掌的价值大于鱼。不错,危难关头舍生取义的伟大壮举的确是可歌可泣的。
但现实中的我们却断章取义,认为鱼和熊掌在任何时候都不可兼得,选择一方必须以牺牲另一方为代价,否则就要招来“人心不足蛇吞象”的骂名。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是一种呆板的错误的思想。如果我们有能力,为什么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一个计算机软件研发部门为前来面试的求职者出了这么一道题:
你开着一辆车。
在一个暴风雨的晚上。
你经过一个车站。
有三个人正在焦急地等公共汽车。
一个是快要临死的老人,他需要马上去医院。一个是医生,他曾救过你的命,你做梦都想报答他。
还有一个女人/男人,她/他是你做梦都想嫁/娶的人,也许这一次错过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但你的车只能再坐下一个人,你会如何选择?
有的面试者写道,老人快要死了,首先应该救他。
也有的面试者认为,让那个医生上车,因为他救过我,知恩图报是做人最起码的原则。
还有的人选择了梦中情人。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缘分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没有理由不去珍惜。
在众多的求职者中,只有一个人被雇用了。他的答案是:“给医生车钥匙,让他带着老人去医院,而我则留下来陪我的梦中情人一起等公车!”
只有这一个人的答案是最全面的,最完美的。真可谓啃了熊掌又吃鱼,令人拍案叫绝!这样的万全之策是怎么想出来的呢?关键是他能跳出别人为其预置的思维定式,多问了自己一个“为什么”,即 “为什么驾车的一定要是我自己呢?”在开发软件的过程当中,尽善尽美是一项重要的标准,所以这个求职者被录取了。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论断,其实是一种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模式,过分强调了矛盾的对立性,而忽视了矛盾的统一性。
由此我们想到了体育明星。一些体育明星从事商业活动得不到观众的理解,认为国家花钱培养他们成才是为国家争取荣誉的,从事商业活动就是对国家荣誉的玷污。这实在是一种保守落后的思想,是一种不讲求资源利用的观念。没有人天生跟荣誉有仇,也没有人天生跟钱有仇,若把二者比喻为鱼和熊掌,都是好东西,兼得是众望所归。体育明星作为运动员,训练比赛为国争光,固然是国家需要的;而作为一个饱含着商业价值的公众人物,在另一个领域所创造的收益如果也能为国家所用,又何乐而不为呢?当然话说回来,做任何事情都是有一个限度的,为了商业活动而丢了自己的体育事业就得不偿失了。
说到底,信奉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人大体可以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无欲者,鱼和熊掌他都不想要,于是他劝别人也不要。这种人总会以自己的立场来劝说别人,完全不考虑他人的利益和感受。
第二种是无奈者,鱼和熊掌他只能选择其中之一,于是希望别人和自己一样,好免去妒忌之心。这种人心胸狭隘,你在他下面或者和他平等,他就接受你,你一旦超过他,他就受不了了。
第三种是无能者,鱼和熊掌他一样也得不到,于是只好大肆鼓吹“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以平衡自己的内心。
如果你不属于这三种人,你就可以同时拥有鱼和熊掌。
获得和失去并不是对立的,获得并不一定以失去为代价。
珍惜你现在拥有的,争取你应该得到的,不要犹豫,我们没有错!
鱼和熊掌可以兼得。只要你有能力,只要你愿意,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当你认为可能的时候,事情就会朝着你所期待的方向发展。
正文 第15节:求己不如求人
更新时间:2008-3-22 11:52:45 本章字数:2280
014 不要以能人自居,求己不如求人
有一位商人在生意上遇到了麻烦,于是去庙里朝拜观音。走进庙里,他发现观音像前有一个人正在参拜,那人长得和观音一模一样。
商人感到非常惊讶,忍不住问道:“请问你是观音吗?”
“是。”正参拜观音的人说。
“那你为什么还拜自己呢?”商人张大了嘴巴。
“因为我也遇到了难事,”观音笑道,“可我知道求人不如求自己。”
这就是求人不如求己的典故,被我们恪守了千年。
诚然,求人不如求己,很多时候,当我们遇到困难时,首先得靠自己。前几年有本书颇为流行,书名是《万事不求人》,取其含义的一部分来说,遇事不要老依赖别人,我们要试着做自己的观音。人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35岁前要培养的66种思维》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