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3章 我娶(1/2)
晏行川正半躺在归闲堂后院的躺椅上,盯着下人清扫布置。
掌柜上前行礼,恭恭敬敬地递上密信,“世子,有个姑娘将这封信送到了东轩楼。”
晏行川用两根手指捏起密信,口中不满地嘟哝道:“一天天的,把本世子当狗使唤么?”
掌柜的在一旁屏息凝神,大气也不敢出。要知道这威远侯世子可是出了名的喜怒无常,是个连摄政王都说打就打的主,若是惹他不爽,掀了东轩楼简直易如反掌。
如若不是东家再三保证他不在时有事尽可寻晏世子,他还真不愿意和这个祖宗有什么交流。
对掌柜的心中所想一无所知的晏世子正欲撕开信封,却瞥见封口处的纹印。他当即起身,大步进了厢楼,只留给愣在原地的掌柜一个背影。
厢楼一层的两间屋子是给他们作议事之用的,里头还有一间小书房。晏行川进了书房,仔细锁上门,将自己放空三秒,方谨慎地打开密信。
他一目十行地读信,原本吊儿郎当的纨绔模样荡然无存。
“竟是如此……”他喃喃道。
秦溪云在信中说了自己的猜想,将目标放在了户部尚书赵谦和兵部侍郎左明文二人身上。
赵尚书本人与几位将领并无龃龉,相反其人一直笑脸待人,因而人缘不错。但四境未平,各处军队开支颇大,即便国库丰盈也禁不起这样的消耗。
户部已经明里暗里抱怨过多次,皇上也默许了削减一部分军队开支,但每次减了,定然会有折子呈上来,言语间皆是指责户部办事不力,更有甚者还会当朝哭诉。皇上不堪其扰,户部便只得打消削减军队开支的念头。
这样一来,就要从其他地方俭省出来,比如后宫。
后宫的妃子全都是在闺中娇养大的,一个赛一个挑剔,骤然减了份例,少不了有人去吹枕头风,于是承受帝王之怒的又是户部。
在各军中,数西北军开销最大。其一是西北边境漫长而曲折,西北五州地势辽阔,因而西北军人数比其他各军总数还多。其次便是西北边境不止匈奴一支虎视眈眈,还有一旁几个小部落组成的联盟,就等两败俱伤后坐收渔利。
西北边境战线拉得长了,开支自然就大了,赵尚书可能动了从这个无底洞下手来解户部燃眉之急的念头。
至于那兵部侍郎左明文,是同万大夫如出一辙的二世祖。不过他比万大夫稍微出息一些,在武举中得了个不上不下的名次,然后靠着自己爹的关系坐到了兵部侍郎的位置。
人的欲望是会增长的,左明文最开始只为证明自己并非一无是处,想着捞个兵部侍郎当足矣。但在这个位置上坐久了,自然生出了些别的心思。他不是没有想要表现自己,但朝堂上最不缺的就是人才,几次为人作嫁后,他歇了在京中一鸣惊人的念头,转而将视线投向其他地方。
西北军自打跑了匈奴后,一时风头无两,许多西北军出身的士兵都因此加官进爵。近来又有西北军卷土重来的风声,左明文自然不会放过这个绝佳的升官机会。
晏行川眉头微皱,想起了二人投诚时的场景。赵谦说自己仰慕方丞相,此生惟愿追随方丞相为国尽忠。
那个左明文与他倒是旧识,既不愿在自己爹手下给摄政王做事,又瞧不上那群常年征战的粗人,最后自然而然地和他站了一边。
他心中渐渐有了一个答案,便将信纸叠起来塞回了信封,此时才发现信封里头还垫着一张薄薄的纸。
晏行川抽出那张纸,看清了上面的内容后,一脸的难以置信。
东轩楼二楼的包房皆以“雅”为名,按数排列为“雅字第一号”“雅字第二号”等。但其中有一间却与众不同,挂着“清尘”二字的门牌。这清尘阁不对客开放,乃是东家专用,墙壁相较其他屋子更厚,门窗一闭,一丝声音都透不出来。
方卓然在丞相府一连收到三只信鸽递来的加急消息,火急火燎地赶来东轩楼,晏行川正抱着手臂倚在清尘阁门口发呆。
即便方卓然作为东家已经叮嘱过掌柜的,晏世子可同他一样使用清尘阁,晏行川还是选择在门口等他一同进去。
两人进了屋内,晏行川将所有门窗全部检查了一遍,确定都关紧了,才神神秘秘地将那封密信递给方卓然。
方卓然狐疑地看他一眼,才将视线放在密信上。
“你怎么看?”方卓然看完信,道。
晏行川觉得丞相大人这样像极了从前在太学里提问他的孟清远,“未曾探查,不敢妄下定论。”
“好。”方卓然淡淡应了一声,便没了下文。
晏行川觉得有些无趣,将藏在袖中的纸条递给了他,“再看看这个。”
纸条上铁画银钩地写着“金州证物交上”。
方卓然收起纸条,“殿下如今不便现身,我们便只能暗地里行事,这么做是最好的。”他轻轻嗤笑一声,“正好也让那几位看看,殿下究竟做了什么。”
晏行川顺着他的话道:“长公主没了,我们便翻不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小溪泛尽却山行》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