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8章 脆糖(1/1)
秋收后,芳勤也说了婆家,就在隔壁村,对象在家排行老二,没有公公,有一个老婆婆带三个儿子和两个闺女,芳勤结婚的时候,两个闺女都出嫁了,老大也娶了媳妇,只剩老三没对象了。芳勤婆家做小买卖,日子过得不错。他家做玉米制品,玉米制品有个和玉米不搭的名字,叫脆糖。
就是把玉米粒放进一个小机器里,放点儿糖精,那时都用糖精的,现在崩爆米花的有的也用糖精,在那个年代糖是金贵东西,平民百姓很少买到,那个时候用糖票买糖,只有上班的,市民,或是吃公家饭的才发糖票,后来,农村土地承包后,虽然不用糖票了,但老百姓,尤其农民很少能吃上糖。要说糖精它不是糖,它是一种化学成分,学名叫“邻磺酰苯甲酸亚胺” 糖精是从煤焦油里提炼出来的。经过碘化,氯化,氧化,氨化,结晶脱水等化学反应后制成的。它是一种甜味剂。
手用力摇动机器上的把手,不断的摇,这是个力气活。等一会儿就出各种形状的脆糖了。大的有拐棍样的,有圆柱体的;小的有元宝样的,有三角形的,还有桔子瓣儿形状的,特别好看。根据个人喜好,选择哪个样的。出来成品,咬一口脆脆甜甜的,入口即化,有玉米的清香,有糖的甜腻。大人孩子都爱吃。尤其可吸引孩子们了。本身在那个年代,农村的孩子的零嘴种类本来就少,这个造价最便宜,所以很受欢迎。芳勤的婆婆,小叔子都忙着干这个小买卖,芳勤对象出去挣钱,芳勤倒也清闲。
芳勤结婚,芳芬和孙广伯攒的那点儿钱又花没了。
菜园子已经没有菜可卖了,一入冬,就是农闲时候了,男女老少都在家里猫冬呢。一出太阳,你看那房前头,太阳照到的地方,一群群的人或坐或站,在那儿砍大山,嘻嘻哈哈,好不热闹。
芳芬是个闲不住的人,他让孙广伯去看看刷瓶子的那儿还在干着活了吗?如果还干着,看能不能领些回家来干?
孙广伯骑着大铁驴驮着筐就出发了,到了地方一看,还真干着呢,因为天冷了没有几个人在干,厂长正愁干不出活来呢。
孙广伯一去,正好解了厂长的燃眉之急。孙广伯和厂长进行了口头协议:
第一条,厂里供给玻璃瓶子,毛刷
第二条,不管刷几遍,要求透明,干净,无杂质,并让孙广伯带着一个刷干净的玻璃瓶子当样品
第三,根据带走玻璃瓶子的数量决定多少图送回来
第四,刷干净五个瓶子给一分钱,依此类推。工钱送回瓶子就结清
第五,路上有损伤,坏损不超过百分之一不扣钱,破损超过百分之一,自己负责,不光不给工钱,还要按瓶子的价钱扣钱。
……
孙广伯说,他先带三百个回去试试,能干就接着干,不能干刷完这些就算了。
到了家,跟芳芬把和厂长的口头协议都说了一遍,两人说干就干。这一干活,问题就出现了,天冷又是在院子里刷,用凉水刷冻手,用热水刷,首先热水烧的不那么快,供应不上,再一个费柴火,那个时候柴火也很宝贵,不靠山,不靠水,没有地方拾柴火,就是自家地里的麦秸,玉米杆子,豆秸,都不堂烧。家里一天三顿饭就不少用呢。哪里还有烧热水的。没办法,两口子就用凉水刷。一开始干,刷的非常慢,凉水用着用着就感觉不到凉了,手都冻的没知觉了。但也按时给送回去了。拿回了七毛五分钱。
不想错过《短命芳芬》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