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5章 古州疑云(1/2)
陈彬的求饶并未换来陈锋的原谅,夜间扎营立寨之后,陈锋以练功为名狠狠的教训了陈彬一顿,第二日,行军路上不少士兵看着鼻青脸肿的统帅(名义上的统帅是陈彬,陈锋继续隐藏在暗处,想再暗算司徒烈一回),分分错愕不已。苦恼不已的陈彬只得戴了个面具。
午时,行军中传来斥候急报:“报,将军,前方已达古州丰川(颍中郡所属县城),离城五里处,丰川县一众官员前来劳军。”
“大哥,古州刺史好像是张粟吧?(北宋时,刺史一职被取消,大夏等八国初立后,重新设立了刺史一职,取消了知县、知府、知州这一系列的官位,这也是迫不得已,北宋时以文御武,中央集权制度增强了中枢权利,削弱了地方职权。神州八国不行,若这么干,其他国家分分钟教你做人,不过为了弱化汉朝时期刺史的权利,除了宁州和麟州外其余各州都是军政分开,刺史管政不掌军。宁州属于陈家封地,军政大权自然一把抓,麒州是因为大夏朝廷为了防止宁州造反历代都是派遣文武双全、军政皆能之人镇守,哪料世事无常,到了景兴十七年,陈锋和云烟二人先是阴差阳错,然后两情相悦,宁州和麒州快成一家子了。)”
“不错,张粟字永和,景兴十三年,(西元220年)两榜进士出身,{两榜进士指在科举考试中先通过乡试考中举人,然后再通过会试(在唐朝时期会试分为甲、乙两科)考中进士的人。乡试又称为乙榜或乙科,而会试又称为甲榜或甲科。因此,那些先通过乙榜(乡试)成为举人,再通过甲榜(会试)成为进士的人,被称为“两榜进士”。这个称谓是对其才华和能力的高度认可。},殿试榜眼,当年不过是个正七品翰林院编修,去年升为古州刺史,短短五年,从正七品翰林院编修升到正三品刺史,不简单啊!”
“嗯?大哥,弟弟愚笨,这里面有何名堂?还请兄长答疑解惑。”
“麒州自打云伯父上任以来,本就受到朝廷诸多关注。随着我和云烟定亲,朝廷对宁州、麒州的忌惮更是与日惧增。古州做为日后抵抗宁、麒二州的桥头堡,显的尤为重要。青云湖驻扎着水军大都督黄修的六万水军,古州六郡还驻有十万马步军掌管在太后兄长董重之手。穆州、麟州接连失陷,朝廷仍未抽调古州一兵一卒,可见对我们忌惮之深。董重那是太后亲兄,黄修是太皇太后亲弟,古州大部官员也都是太后一党。张粟能在这帮人的夹缝里混的风生水起,你觉得可能是简单人物吗?秘卫数次暗中调查都未发现这张粟身后站着何人,连他妻子都是小家碧玉。可见此人不是大智若愚之辈,懂得隐藏自己。就是大奸大恶之徒,精通阴谋算计。”
陈彬呆呆的看着自己兄长,很想回宁州去问问自己父亲都是一个爹妈,大哥这脑子咋长的?为啥长相武艺、星象占卜、琴棋书画、诗词歌赋还有权谋医术样样精通?莫不是生大哥的时候把二哥和自己所有的长处都夺走了?
谈话间,中军已经赶上先锋大军到了丰川县城城门前。陈彬催马带着几员副将和亲兵来到丰川县令身前,陈锋则躲在大军中坐在马上远远观望。
“见过陈将军,丰川县令王翔奉刺史张大人之命,前来劳军。”王翔带着一众官员上前行礼。
“张刺史太客气了,也有劳王县令,不过本将军出兵之时,家父曾有交代:为速解麟州之围,沿途加速行军,不得袭扰百姓,也不得惊扰各州、县官员。烦请王县令命人将这些酒肉都回去吧,我等就不进城了。”陈彬说完向大军下达了行军指令,全军从野外绕行而走。
大军开拔离开丰川县之后,陈彬回到陈锋身边见陈锋低着头似乎在思考着什么,生怕打断他的思路,便不再打扰他。一万先锋军和三万中军带着少量粮草轻装而行,押运粮草则由飞扬商号负责,一万后军随行护送。连行数日,沿途数个郡县前来劳军的官员仍络绎不绝。让陈彬诧异不已,按耐不住的终于开口询问陈锋:“大哥,这事是不是有什么蹊跷啊?按理说我们未接受劳军的消息那位张刺史应该已经知道了啊,就算他不知晓,其余郡县也应该听到了丰川县的消息,为何沿途还有官员前来劳军?”
“哼,小小的古州六郡还真是鱼龙混杂。”陈锋冷哼一声。
“鱼龙混杂?这又是何意?大哥你别每次说话都这么高深莫测的好不?”
“这些人背后的主子不同,目的也不同。丰川县王翔应该是董重的人,你提到张粟时他眼神闪烁,看到威武卫行军之时,目露精光,但更多的是忌惮却没有敌意。说明他们不是敌人,至少暂时不是。牯汌县令张烺应该是沐远沐尚书的人,见到我们时他和手下几人显得很是亲近,看宁州军行军军阵时是喜悦和兴奋。颍阳县令丁颂我不敢妄下结论,但他身边那几个带着大量财货前来劳军的商贾不是北齐就是南燕的探子,虽然隐藏的很好,但眼中那一闪而过的杀意骗的了别人骗不了我。至于后面的人,有些人目的很单纯,父亲被封安国公的消息已经传开,这些人是觉得我陈家快要恢复往日荣光了,想提前示好,这些人大队都是朝中以覃海覃尚书为首的中立派系的人。还有一些见风使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山河图录》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